以下的粒子送进气旋,却没办法从中获取任何信息——因为没有经典信道作为载体反馈。”
林子明和李百安同时点了点头,刚才他们已经试过了,宏观物体是没法穿过气旋阻隔的。
气旋就像一个滤网,只有直径小于网孔的物体才能进去。
随后潘建伟院士顿了顿,继续说道:
“但二位可能不太了解的是.......
大概在两个多星期前,我们团队便突破了经典信道的载体壁垒,使得某种离子可以充作经典信道载体。”
李百安瞳孔重重一缩,声音都拔高了几分:
“什么离子?”
“铍离子!”
看着有些失态的李百安,潘院士的语气不由放缓了几分:
“您应该知道,铍的电负性为1.57,离子半径为31pm。
不仅小于同族的其它元素,还小于碱金属元素。
这种半径可以很轻松的从气旋的阻隔中传过,并且稳定性极高。
如今我们已经能做到给玻离子编码,使它不间断的形成类物质通道,完全可以充作气旋内外的经典信道载体!”
李百安深吸一口气,摸着下巴思考道:
“铍吗?
这确实是符合条件的一种微粒。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杨老在09年就提出过这种假设吧?
但后来连他自己都认为不可能实现,所以项目只持续了几个月就废弃了。”
潘院士点点头,肯定了李百安的话。
李百安所说的杨老,便是那位赫赫有名的华夏物理——或者可以说现今物理界的第一人,杨ZN先生。
那是09年官方组织的一场会谈上,杨老对于今后三十年的信道发展提出了四种元素。
铍就是其中一种。
但当时兔子们的离子编码技术还没突破,做不到预设态聚集,所以连杨老自己都放弃了。
整个项目就试探性的进行了四个月,投入总共才300多万。
按照他的话说。
这项技术最少要五十到八十年可能才会有成果。
随后李百安有些好奇的问道:
“那么小潘,你们是怎么突破这道壁垒的?
照理来说,这不应该是现阶段能突破的技术吧?”
潘院士笑了笑,说道:
“这是我们传送阵研究团队的一个全新成果,我们破解了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