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讲∶“你知道不知道?有一小撮人是因为迷信而买你的书。”
张宣眼睛大瞪:“迷信?”
“对,就是迷信!”
陶歌说:“不过因迷信而你买书的都是些大妈大婶。
她们说书生克邪压鬼,说你是什么文曲星下凡,你的书自带文气能镇鬼驱邪。”
“……“
张宣听懵逼了,彻底不会了。
啥时候自己干起了钟馗的买卖?
有那么一刻,他都以为自己穿越到了聊斋世界。
他奶奶的!这些大妈大婶的想象力还真是够可以的。
随后他又忍不住发散思维∶现在是买自己的书,下一步是不是要把自己的画像贴大门上了?
就像那门神二人组秦叔宝和尉迟恭一样?
秦叔宝贴左边,尉迟恭贴右边,自己挂上面,刚好组成对联,上联、下联加横批都凑齐了。
陶歌说:“现在你的新书都成了一种盛世,你可以去去看看报纸,多多了解情况。”
“成。”
挂断电话,张宣开始翻阅双伶买回来的几十份报纸。
地方报纸暂放一边,他先挑有影响力的大报纸翻阅。
首先挑的是某报,上面果然有新闻,还是头版大篇幅的社评。
只见其当家主编发表最新社评∶
“连夜拜读完”人世间”,有四句话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这是作家三月在书中对文明、对文化的定义。
其实这是三月从文明、文化的角度,为“好人”定下的标准。
从这样的好人标准出发,希望人性向上、向善,社会向美、向好,这是作家“好人文化观”的深厚内涵,同时也是“人世间”的深刻魅力。
“人世间”对我国传统文学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它如同彗星贯穿宇宙,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
书中讲述的是中国近30多年的社会发展进程,讲述的是时代的走向和个人的命运,讲述的是作家的真切感受。
它把这一切艺术而雄辩地铺展开来,直接指向今天的读者,让我们看到,国家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父辈们经历过什么?同时思考自己的人生该走向何处?
对读者来说,“人世间”无疑是对历史的温习和补课,让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会去哪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