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辩不过汝南周氏的人,他们是权威,世代钻研,有最高解释权,其他人都不行。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你想组织考试,真的条件不成熟。
首先,高水平的教材就藏在少数人家里,人家能对外收徒都是好的,大部分时候敝帚自珍。
其次,在世家大族都是纸张、木牍、竹简混用的年代——最近二十年,虽然战乱频繁,但造纸技术有所发展,纸张价格下来了,运用越来越多——办学也是一件成本高昂的事情,往往是世家大族的专利。
说白了,知识被世家大族垄断了。
一个天资聪颖的普通人,如果接受不了合格的教育,成不了材。
吴前算是邵勋的元从老人了,但当个八九品官员就到顶了。原因很简单,他武不能上阵杀敌,文这方面又不识字,你说怎么提拔?
所以邵勋用人,很多时候真的很无奈,选材范围就那么大,选来选去都是士族,无非是大士族、小士族罢了。
梁县、许昌武学培养的学生,只能算是粗通文墨,文化水平真的不高。
后世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在此时绝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听都没听过。
或者你听过这個典故,我听过那个典故,咱们听过的不一样。
比如南顿应奉写的《汉书后序》里的内容,他们应家子弟就耳熟能详,出去辩论时往往能让别人面红耳赤,进而提升名气,被高官征辟任用。
知识被世家大族死死藏在家里,不轻易外泄,每一家都有绝活,好几代人接力钻研,形成系统的理论,然后在本家族内教授,提升家族子弟竞争力。
庾敳太清楚这一点了。
所以看到这些书籍时,手都抖了。
他仿佛看到了梁公索取这些书籍时,那些家族成员痛苦哀嚎的场面。
他想了想,十多年来战乱不休,还没有一个军头想做这些事呢,梁公可真是奇人。
“梁公想做甚?”庾敳问道:“不仅仅是为了秘阁藏书吧?”
“梁公想有更多的人才为他做官。子嵩,你还看不出来么?”胡毋辅之问道。
好似一道闪电划过,庾敳悟了。
“太学?”他问道。
胡毋辅之笑了,道:“梁是公国,如何能有太学?但办学是一定的,换个名头罢了。”
庾敳突然间有些心神不属。
如果梁兴国学,以士族私家珍藏书籍为教材,广收生徒,那这可是大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