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此事我必依你。”
随即,桓阶朝着亲信吩咐了两句,让他们去拟定公文,然后盖章送往益阳和望城。另外,再派人前去接应区雄败军,入城后直接归营,无令不得外出。
眼见得桓阶如此行事,可见诚意十足,孙策心中又安定了几分。
接下来,孙策又提出了一些守城纲要,同时还要调整布防。
桓阶对此一一应承,无有不应。
********
蔡瑁占领了巴丘之后,并没有按照蒯越的命令继续前进,进取望城,以此来切断武陵郡,长沙郡左翼各县邑对临湘的援军通道。
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并非是蔡瑁不从蒯越的军令,而是他担心贸然进兵,万一遇上了临湘的援军,那他可就成了孤军深入的一方了。
蔡瑁此时除了本部四千精锐外,另外还有黄忠、文聘两部共六千人,总共一万兵马。
打破巴丘的确不曾折损多少兵力,只有数百人伤亡。但在分兵巴丘之后,能够继续南下的兵力不过七八千人,而临湘却还有足足四万人的大军。
蔡瑁如今想的是见好就收,袭取了巴丘城,已经打开了进军临湘的通道,自己是毫无疑问的首功之臣,实在是没有必要再去冒险了,至少蔡瑁不觉得就靠自己这一万人,能够把临湘给打下来。
万一他听从蒯越的命令继续进军,在攻击望城的时候被荆南军给切断了后路,或是引来了临湘重兵的反击,那自己可就变成了先胜后败,前功尽弃了。
还有一个关键,蔡瑁的意见得到了黄忠和文聘的一致支持,这也给了蔡瑁违反军令的底气,更何况蔡瑁本身也有临机处断权。
蔡瑁一边在巴丘休整,一边传讯给后路的蒯越,另外一边则传檄露布回襄阳。这也给了益阳、望城的荆南军撤回临湘的机会和时间。
********
“叔父,蔡都督回禀,已经拿下巴丘,只是荆南军已经有所反应,他担心孤军深入,会为敌所乘,故此停留在了巴丘城内整军,收拢粮食物资,等待后援抵达。”
蒯祺手里拿着帛书,匆匆走进大帐。
蒯越眉头微微一皱,伸手接过帛书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叹息一声。
蔡瑁的举动虽然不合蒯越心意,但他却也能理解对方,更重要的是,他不可能和蔡瑁因此而翻脸。
蔡瑁肯听他的命令,带着少数精锐长途奔袭就已经是忠于刘表和荆州了,这事从结果来看,似乎十分轻松可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