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高,不断地故意拖欠赋税(江南地区税高是因为朱元璋报复当年江南民众过于支持张士诚),朝廷内众多官员也支持减免,宣德皇帝下令减免江南赋税三百万石,帝国的田赋的基准就降落到了二千七百万石,直至明朝覆灭。
明亡时,按标准田赋就有两千七百万石,可是崇祯每年手上可用最多两三百万石,十分之一都不到。
也就是说,崇祯的的帝国一年也要开支到两千五百万左右。
丁毅现在每县两万石,一千多县,也就花费到两千多万石,加上府州和京城官吏和军队,估计最多五千万石就顶天了。
而明朝时全国收税田不足一半,计算的产量是每亩1.3石。
丁毅大面积推广土豆红薯,并且着重水利沟渠建设,看重农业生产,将来产量每亩两石甚至三石都不会有问题。
加上税田大帐增加,一年开支五千万石,完全没问题。
至于大明朝现在有多少田,历史上各有说法,有说七八亿的,有说十一亿的。
丁毅现在也没全统计起来,按1502年明廷统计为835.7万顷。
按前两年崇祯征饷来看,又不一样,当时崇祯征饷一千多万两饷银,朝廷是按七百三十万顷面积为基数算,那大概为七亿亩出头。
但征饷田地不包括大量勋贵和宗室、缙绅、官员的田,实际数据肯定远远超过七亿。
所以丁毅的打算是,前期以田赋来开支全国,商税则是上交中\央,后期田赋除了开支还有多余上交中\央,这样国库就会越来越富。
吕大器看完后,犹豫下,还是道:“按王爷山东的例子,全国养这么多官吏和兵马是没什么问题。”
“但是若遇天灾,田赋失收,如何处之?”
意思是,要是天灾,收不上粮,官吏们的粮,你怎么发?
“所以要官员们勤勉,不要只会死读书,要懂的精修水利,善种田粮,引导百姓做好抗灾准备,决不能出现以前崇祯年间失收,绝收的事情,你们治天下可以,种田这块,还得靠本王的东江镇。”
几位尚书一脸尴尬,但丁毅说的没问题,论种田,他们真不行。
现场唯一能种的就是张慎言,跟着卢升像学过,可肯定也比不起丁毅的人。
王铎想了想,道:“全国官员提升俸禄的事,老臣觉的还能再缓一缓?”
吕大器顿时瞪着眼睛看着他,缓个毛啊,我家里都没米开锅,没钱买新衣。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