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就是有形的物质的都是实物,就是器。而实物之上有客观规律的存在,所以形而上谓之道。”
曹端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
朱高炽露出好奇的眼神。
曹端犹豫了一会,然后说道:“太子殿下喜欢复古,虽然有些道理,其实古代对当下大明学术界的世界观和物质观的问题并没有深入研究。”
“基础是很唯物,但也就是碰了一下就没有深入了,如孔子所言六合以外存而不论,未知生焉知死等。其实是承认有客观规律的存在,但不去想它了。”
朱高炽不以为意。
他当然知道古代的研究水平,肯定没有后世的高度,但是要考虑历史的局限性,他更看重的是发展,不光是经济的发展,以及思想的发展。
不过这些事情,没必要与曹端详细辩论,因为自己并不打算与曹端进行深度的讨论优劣,而是了解当下大明学术的发展水平高度。
每个人的思想不可能完美契合,正如《礼记·乐记》中所言求同存异,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曹端见太子殿下没有反驳,松了口气后,继续说道:“不过宋朝时期,学术有了大进步,这一块上宋代理学的兴起在补全,这是宋代理学吸收了佛家思想的基础上补全的。”
“其实现在大明的新学和理学内核有些相似,认为天有常有理有规律,需要格物致知。”
“新学和理学的区别在哪呢?”
“在下认为新学也认同世界有客观规律,六合之外是道。但新学认为人有良知,良知不是良心,而是人接触到事物最开始的想法。”
“新学里面认为那一点想法是最合道,最符合客观规律,也是最纯真的。”
“比如在下听到赵将军在四川杀人过激的时候,在下心里是很同情而且很忿怒的。那就是在下最初的良知,但后来想想惹不起赵将军啊,在下赶紧不吭声了,那就是在下后面的做法。”
“良知什么呢?良知这是在下的初心,要不忘初心,牢记真理。”
“所以说新学的要求是先致良知,再格物致知。而理学认为是灭人欲,存天理。”
“其实这里的人欲和良知都是哲学概念,人欲不是人的七情六欲,良知也不是良心。而是人的思维和想法,还有世界观。”
“在宋代哲学里面,首先得承认有理的存在,也就客观规律。”
“怎么实现符合客观规律呢?”
“符合是我们古代追求的一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