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一年到头,开皇二十年(600年)已至尾声。
过去一年又是欣欣向荣,突厥治理的不错,弄死了不少的头人、可汗之流,更进一步的加强了大隋对于草原的统治。
国内的各种基础建设,也或多或少的增加了一些,运河的修建还是在进行之中。
虽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丰收,有旱有涝,冬季落雪亦有雪灾。但是眼下的大隋确实很富裕,之前打仗因为王言的原因,没有成为旷日持久,反而还收获了许多突厥的资源,总算下来,这一仗甚至还赚了钱。
王言是唯一一个打仗赚钱的统帅,纵观王言最初在草原扬名的那一战,后来统领水军,之后灭国突厥,就没赔过钱,跟他打仗的上上下下的军将小卒,不说赚的盆满钵满,却也是都有了不小的收获。
其实这一点人们早都意识到了,只是只有在盘账的时候,才感觉更加的强烈罢了。
所以国库丰盈,赈灾就有力度,受灾地区的百姓总算都有一口气。不过他们的一切,也都在灾难中被夺走了。官府赈灾只能让他们不死,但总也还有其他的各种花销,再加上他们以前跟地方大户借贷,自然而然的土地就被人弄走了去,要卖儿卖女,自己也要卖身为奴……
但没人觉得不对,欠债就要还钱嘛。可他们从来不想,他们究竟是如何才欠的债。也没有人会告诉他们那些事情。
赈灾有力度的另一个主要原因额,当然还是要归功于杨坚的态度。
如今杨坚绝对是文治武功的一代贤君,他也感受到了自身的虚弱,预感到了他的生命就将走到尽头,他当然想做的更多些,想让自己的身后名更好些。
事实上现在的中原,对杨坚的整体评价也都是不错的。从上到下,都还可以。因为他与豪门大户的斗争并不激烈,温水煮青蛙,大家慢慢玩。同时也有一部分政策切实的落实了下去,评价自然而然的也就上来了。
百姓的要求从来不多,但凡对他们好一些,他们就感恩戴德了……
也是到了年底,大家开始互相的送礼拉关系,各地的藩王也全都赶到了大兴,进行大朝拜。
王言虽然被排出了中枢,但是老王家早就已经成势了,在突厥、并州边军、水军中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同时又影响海贸,在国内的商事上也有庞大的势力。
所以大家都来给王言送礼,甚至就连宇文家、杨素家都没差东西,还有各种的藩王,各种的豪门大户,够资格的全都来给王言送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