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扭头又对牛大壮骂道:“还有你,傻乐个什么?”
牛大壮一张脸便垮下来,心说我都已经离你那么远了,怎么还骂我?
庄炎和牛大壮不敢回怼,李云龙骂了几句觉得没意思,也就不骂了。
叹了口气,李云龙说道:“看来是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向老丁和老孔求助了,谁让咱们自家的炮兵留在要塞了呢。”
……
卧虎山根据地,元岙镇。
最近这段时间,新一团、新二团的干部战士都忙成狗。
忙什么?抢着抢收秋粮,今年年初水渠修通,黄河水被引入九公山、卧虎山区,致使今年的夏粮及秋粮大面积丰收。
尤其是秋粮,用当地老农的话说就是,活了一辈子了,就没遇到过这样的丰年。
粮食收成好到什么程度?地瓜、苞谷等粗粮的平均亩产高达五百斤,家家户户几乎都收了三千多斤粗粮!
还有小米、春小麦等细粮的产量也有三百斤。
根据统计,卧虎山根据地三万户约十二万口,秋粮一共收了七千多万斤,人均收入秋粮接近有六百斤!
九公山根据地面积更大,人口更大,秋粮直接上亿斤。
两大根据地的秋粮丰收,向抗日民主政府缴纳的公粮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按照抗日民主政府制定的阶梯税率,户收一千五百斤粮食以上按百分之五纳粮,现在卧虎山根据地几乎每家每户都超过最高线。
也就是说,新二团光是公粮是收了四百万斤。
四百万斤是个什么概率,按照八路军一天两斤的定量,可以供一万人吃半年多,反正新二团是怎么吃也不可能吃完。
所以现在,孔捷除了关注浮亮山那边的战局,就最为关心公粮的征收以及收储。
看到关大山兴冲冲进来,孔捷问道:“老关啊,各区各乡的公粮全都征收上来了?”
“团长,你就放心吧。”关大山拍着胸脯说道,“将近四百万斤公粮,都收上来了,父老乡亲缴纳公粮不要太积极。”
孔捷道:“那你可要把粮食给藏好了。”
“当然。”关大山说道,“就储存在卧虎山要塞的地道最深处。”
“那就好。”孔捷给自己点了一锅烟,感慨道,“欸呀,咱们八路军自打来到山西,都是饥一顿饱一顿,但今年终归不用饿肚子了。”
“何止不用饿肚子。”关大山兴奋的道。
“还可以养好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