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家父女回到谷场的时候,展销会还未散场。
圈着牛羊的地方聚了好些人,窄窄的一条小吃街更是热闹。
灯笼挪过来大半,照得十分亮堂,连那白日寻常的吃食都晃出几分珍馐之味。
小安村的娘子们特别爱赶集。
以前在齐山老家的时候囊中羞涩,来回走上十几里地也只能干瞪眼,或是买些实在紧要的,现在却不同,她们不光有钱买些心仪的小玩意,还能掂量些东西卖卖。
在集市上摆过几次摊,这些娘子都有经验了。
晓得这不是啥正经集日,又是大晚上,旁的都不中,就得卖吃食。
这大夜里,忙活半天了,又是看货又是算账的,这时候来口热乎的,那可美滴很!
“现摊地煎饼呦!香喷喷的煎饼!自家下的酱给刷上不要钱嘞!加大葱一文,打个鸡子不多要您的也是一文嘞!卷两个送脆生嘎吱吱的腌萝卜……来,这俩是您的,不要葱加鸡子送两勺满满的腌萝卜,收您六文……马上马上,这张摊的就是您的,加葱加鸡子腌萝卜……那可不,加葱不加葱,俩味!咱家的大葱自家地里种的,仔细砸吧还有点甜,对,有的人就吃不惯……”
一边招呼人,一边算账,半点不耽误这位娘子摊出一个个大小一致的煎饼来,旁边还有两位娘子,一个打鸡蛋搅散,切葱,从坛子里舀腌萝卜,另一个专门给卷煎饼,卷成好拿不漏的形状,递给客人,再顺道收钱。
再边上蹲着两个孩子,一个用来跑腿,一个用来数钱记账。
记账的那个小脸紧绷,严肃的不行,拿着个炭条,顾不上自己满手黑,小心的在摊开的包袱布上划道道。
“现切兔肉!新鲜的烤兔肉!香死个人!能吃辣不?能吃?那中,俺给你多加点茱萸面面……微辣就是茱萸面面少点,大兄弟你先尝一个,要是还觉着辣,后头的我再给你少,也有名,叫微微辣,你看哪个吃得中,我给你来哪个!……想夹饼吃?中!大妮去拿两摞饼子,要半发面的,那个劲道!”
“馒头!大馒头!”
“好喝的菜汤嘞!热乎乎暖到心窝,咸渍渍可有味了!配煎饼配馒头不干巴,两个铜板一大碗,好喝的菜汤嘞!”
逛摊子的行商发现了,穿着羊皮袄的娘子们,彼此相识,互相照应,身边的孩子穿行在人群中,跑来跑去,不是上这边拿几个鸡蛋,就是上那头拎一篮子馒头。
她们吃食摊子的生意也好,喊的声大又热情,只要和她们对上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