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大小小的白色陶瓷菜盆摆了将近七八十个。
外面盖了橱窗,橱窗安装了半截玻璃。
所谓的半截,用处就是既能让顾客们非常清楚的看到里面的菜式,可以将声音清晰的传到玻璃那一端的伙计。
同时呢,餐盘和碗又可以轻松的从玻璃底下三十公分的空挡里塞进去接菜,最后来到尽头的收银柜子那里付钱。
在那里,坐着一个老花镜掉到了鼻根的老账房先生,账房先生旁边还站着一个帮忙算账的伙计。
伙计手里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边收钱边报出账目,而旁边的账房先生手里拿着毛笔,在面前的账簿上挥舞着笔墨,将这一笔笔账目完整且无遗漏的记录下来……
当杨若晴一行走进晌午饭点的天香楼的时候,看到的就是眼前这一幕热闹却又井然有序的画面。
只是,同样的画面,落在不同的人眼中,带来的感觉却又不同。
在杨若晴这个酒楼东家的眼中,她的感觉就是:
一,改变了静音模式之后的酒楼,生意一如既往的好。
尽管已经走了中低端路线,不再是以往那种有钱人抬高身份的地方,不再是一碗肉菜几十上百文的干。
现在是顾客单人进来,消费十来文钱都能吃饱喝足。
如果想要吃得更营养一点,十五六文钱就够了。
要是还想再丰盛点,再添个十来文钱,荤素搭配,绝对管够!
总之,改版之后的天香楼酒馆,消费标准非常的接地气,饭菜还很实惠。
街上那些商贩啥的,又或者小镇的居民,有时候不想带饭和烧饭,又想吃顿好的,都会选择来这里对付一顿。
并且,天香楼每个月逢八的这一天,还会搞优惠,所谓的优惠就是在店里不管你花多少钱买菜,你都可以无限续饭。
这个优惠放在后世,估计并不能吸引谁,因为水稻改良之后亩产量剧增,大家都有饭吃。
但是在这个年代,水稻的产量可是普遍偏低的哦。
就拿长坪村来说,能顿顿吃上白米饭的人家也就骆家,三房和五房了。
就算是四房,以及村里其他那些运输队发家的家庭,都不敢三顿都是纯白米饭,多多少少都要加一些红薯啊,杂粮啊之类的。
今天……并不是逢八,但酒楼依旧如此热闹,杨若晴暗暗满意这种改版模式。
这些,是杨若晴的第一个感觉。
第二个感觉就是,改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