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雄说道:“历朝历代的每次军事政变,其背后都有世家门阀的身影,而军武世家对军队的渗透,几乎成了本能。从军官学堂出来的军官即便不是世家子弟,可成绩优异者,也必然被世家门阀关注、拉拢走,最终,反而让世家门阀获得更多外援,声势更大。”
杨集却是不太赞成杨雄这个“因噎废食”的想法,他说道:“培养军官的军事学堂如果创办起来,要是皇帝自己担任祭酒,那么整个学堂的学子都是天子门生,他们有皇帝为后台,对朝廷的忠诚定然超过其他人。”
给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然后又说道:“一些寒门出身军官为了更快升迁、得到更好的位子,确实经受不住世家门阀的权力、美名、金钱的诱惑,也将投入到世家门阀的怀抱之中。但是人数只要多了,总有些人会保持初心。”
“即便是十个人中、能有一人矢志不渝,那也远比现在好。而投‘敌’的九个人中既然是为了权力、美名、金钱,他们对于各大门阀的忠诚显然不如门阀子弟稳定、高。只要皇帝和朝廷始终鼎盛,照样能够用大义、权势将他们拉回来,让他们为国效力。
杨集这话,让杨广深为以然,其实无论是军武世家也好、士族也罢,他们的族学就像是培养人才的学校一样。面对这些人才,历朝历代的皇帝其实并不想用,以免军政大权最后被各大世家门阀夺走,但是鉴于自身储备人才严重不足、储备人才的能力不如受到高等教育的世家子弟,所以历代皇帝不得不用,最后只能饮鸩止渴、为虎作伥,眼睁睁的看着各大门阀利用这些人才掌控军政、坐大成患。
但是只要文武院校尽皆创立,尽皆为朝廷输送大量出身不好的人才,皇帝对于世家门阀的依赖就会降低,而寒士大量进入官场、军队,本身就起到稀释世家门阀的作用。
当然,这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非数十年之功而不能成。期间不仅要投入巨大的资源,还要与世家门阀、各大派系展开斗争。但是为了大隋的长治久安,必须有人开头、去做,否则一代代下去,大隋的权力必将集中某些势力手上,大隋是否存在,皆由对方一言而定。
再者说了,大隋早在先帝时期,就已经和世家门阀、各大势力反目了,也不差这一点了。更重要的是现在皇权十分集中,并且展示出了无以伦比的力量,而世家门阀的力量却是远比以前虚弱,面对这等大好良机,如果白白错过了,那么日后受到的掣肘更多、更难。
想到这儿,杨广一锤定音:“任何一项改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