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这么多钱粮,能否减半?”
高句丽盛产铜铁,缺少的是产粮的富庶之地,以及种田和开矿的人口。这些年来,他们用大量的铜锭从幽州买到很多粮食,所以一人十石粮食的价钱,此刻完全拿得出来。
可是做生意,讲究的是能省则省;若是能够减半,累计省下来的钱粮那可是一笔大数目。
“我家大王素来好说话,也知道辽东公有困难,在卑职南下之时,说过一切都好谈。”凌敬看了高元一眼,微笑道:“假如辽东公满足一个小小的要求,我家大王能够将伤兵如数送来,甚至一颗米、一两铜都不要。”
“哦?”高元当然也知道这所谓的“小小的要求”比钱粮更苛刻,但是他还是好奇的问道:“但不知卫王有何要求?”
凌敬认真的说道:“我家大王说大隋和高句丽一衣带水,高句丽对我大隋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好儿子、乖女儿。父子父女之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没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之所以闹到这个地步,说到底还是恶奴们为了一己之私,故而挑拨离间。”
见到高元听得脸都黑了,凌敬好整以暇的继续说道:“作为父亲又怎能向子女索要钱粮呢?只要辽东公将欺主恶奴交给大隋处置,一切都将不复存在。至于钱粮什么的,自也无需再给。除此以外,大王也考虑到了辽东公所说的‘民寡’,所以很愿意解辽东公之困惑。”
“这是大王的亲笔书信,辽东公一看便知。”说完,凌敬便将一封信交给一旁的高惠敦。
高元心底一沉,如果不出意料的话,所谓的“欺主恶奴”指的便是渊氏兄弟为首北方派了。从内心上说,他是很想把北方集团连根拔起,可他们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闹内讧,更不能借助外力来办,否则,国将不国。
至于什么“愿意解辽东公之困惑”,无非就将国土割让给“民多”的大隋王朝。
他冷冷的瞪了凌敬一眼,从高惠敦手上接过信函观看,不过他之所料,杨集在信中没有一句客气的话,直接就向他开了两个条件:第一、大隋王朝是热爱和平的国家,此战完全是高句丽挑起,高句丽必将把渊子游和渊子澄等一干战犯交给大隋处理。
第二、鸭渌水以北的辽东平原和辽东半岛自古以来便是中原的领土,高句丽必须将之归还大隋王朝,两国日后以鸭渌水为界。
只要高元答应这两个条件,杨集便分文不取的归还俘虏伤兵、不再进行下一步战争。
这两个条件不但十分苛刻,高元一个都不会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