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机制和账实核查办法。
这个审计粮食储存的部门并非设在管国库的民部,而是设在司农寺,目的就是防止民部与地方官上下勾结、朋比为女干,一起贪没朝廷的粮食。
司农寺主管天下各个官员的粮食,一个季度负责审计一次,地方官则是一年审计一次,先是地方呈报民部,民部整理统计后再报给尚书省,然后再由司农寺勾覆,如出现什么问题,则由御史台进一步调查。
杨智积在奏疏中倒没有说南方官仓粮储有问题,而是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建议朝廷从百姓手中收购大量余粮,以防谷贱伤农;二是说他巡查扬州最大官仓江阳仓之时,发现米粮储存时间太久,已经十分陈旧了。
江阳仓位于江都郡,乃是杨广平陈之前,奉命所建所发军仓,这个官仓库存量可供六十万大军两年之用,同时也是南方最大的粮仓,后来天下统一,扬州各郡的官粮都集中在江阳仓,在运河没通之前,能运来的北方数量并不多,如此逐年增加,使得一些粮窖的粮食,已经有很多年没有翻新了,要是再不处理,恐怕变会霉变不可食了,因此希望朝廷将江阳仓两年前的粮食通通运来北方,以防霉变。
杨智积还在奏疏上说江阳仓位于长江之北、邗沟之畔,每天千轴万艘,交通十分便利,可以随时从其他地方购入余粮储放,这样朝廷就可以用比较便宜的价格把陈米卖给北方百姓,再用比较高的价格把新米来存放。
一售一买间的差价对于大隋王朝并不是什么大损失,但是却能兼顾到国家储备粮食的战略需要、延长储粮存放时间,同时又能惠买不起高价粮的北方普通百姓。
杨广这一问,使朝臣都有些傻眼了。北方官仓要存储的粮食,自然也是新粮,若是把南方陈米运来,也陈放不了多久,再加上动力有限,所以官方粮船运来的粮食都是新粮,而陈粮却一直陈放下去。
杨智积现在想把江阳仓全部翻新一次,本没错,但问题是朝廷怎么运?
「圣人!」太府寺卿元寿窥得机会,连忙出列道:「朝廷运力不足,导致江阳仓之粮难以运输到北方,能否把陈米向民间商人开放?」
杨广看了元寿一眼,皱眉问道:「向民间商人开放?但不知元太府觉得如何开放?」
「启禀圣人,民间很多大商都有自己的船队、商队,既然朝廷运力一时半会不足时,朝廷不妨收大商的船只为己用。」元寿看了杨广一眼,拱手道:「只要某个大商把十石米运到洛阳、大兴、太原,朝廷则可用一石或两石充作运费,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