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史赵绰对史万岁不满、愤恨,司马杨武通更胜一筹。
杨武是杨坚的族侄,擅长驰射、饱读兵书,十多岁就跟随杨坚上阵作战,成了大隋开国名将之一,不过他虽然打了几十年的仗,但今年只有四十八岁。和其他名将不同的是,他的战场既不在北方、也不在南方,而是始终在西方。
开皇初,境外的拓跋赤辞的党项部、境内的拓跋宁丛的党项部,屡次袭扰境内外,杨坚因杨武通历来有戍边威名,便任命他为洮州(临洮)、兰州(金城)二州总管,让他对付党项两部。他曾多次率军讨伐党项两部,每次都是大胜而归。拓跋宁丛在开皇十六年降而复叛,再侵犯会宁,杨坚再次让入朝为官的杨武通大破叛军。
在与党项两部长期作战的时间内,这位“老将”积累了丰富的山地、丛林作战经验;杨坚便将他调入山势险峻、丛林遍布的益州,让他专门对付那些身在大山丛林中的獠人、羌人叛军。他不负重望,每一次率军出战,都能立功归来。
仁寿元年,益州南部獠人再次发生大叛乱,周法尚奉命前去平叛,但是由于周法尚初来乍到,对眉山地形不熟、对獠人的作战方式十分陌生,初战之时就吃了一个败仗,杨武通率领几千人马切断叛军退路,出其不意,大破叛军。
叛军后来得
知杨武通孤军作战、后无援兵,于是又倾尽人马前来围杀,杨武通且战且退,与敌鏖战到了几百里之外,最后还是被叛军团团围困。身陷重围的困境之中,他仍然毫无惧色、沉着应战,终于等到了援军。虽然他活了下来,但是随他出征的几千大军死了十之八九,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些大隋将领甚至给叛军“杀而啖之”。
等周法尚再次来战、击溃叛军,他们才从俘虏嘴里得知,叛军首领原是越巂郡的一个汉人大家族,一家人本来安安分分的和亲隋羌人、獠人做生意,可他们却无辜的让史万岁冠上通敌之罪,落得差点灭族的下场,正是因此,他们才走上反隋道路。
这个原因,也让痛失爱子、几千将士的杨武通深深的恨上了史万岁。
他认为史万岁要是没有那么贪婪、要是没有那么自私自利,益州南部局势绝不糜烂至此;他的儿子和几千名年青、忠诚、勇武的大隋勇士,也不会死得那么凄惨。
还有主薄郭行方,也有几十个族人死在平叛的战争之中,所以他也十分不爽史万岁。
所有这些人,要么是益州本土人,要么坐镇益州很久的人。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都有着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