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东爨”,它三面靠近益州,汉化程度极高,也比较温顺,各个部落贵族皆以说汉话、知汉礼、能汉学为荣,加上大隋王朝多次“帮”他们击溃西爨,所以十分亲隋,“东爨”如今的酋长名叫爨伦,被任命为宁州刺史,深受杨坚信重,多次下旨褒奖。
爨伦没有什么野心,既然无所欲、自然也无所惧,所以他年年都放心的入朝参与大朝会,回去以后,在处理宁州政务之余,努力调解爨人和汉人商人闹出来的纠纷,成了汉、爨最重要的沟通桥梁。
而这个爨柯便是爨伦的长孙。
爨柯此番带队前来关中,一是代表年迈体衰的祖父参与迁都仪式,增长见识;二是和另外十几名堂兄弟奉祖父之命,进入国子学深造。
众人听了爨柯的解释,方始释然!
毕竟卫王杨集的威名主要是在北方流传,爨柯来自消息闭塞的南宁州,不知卫王是谁,十分正常。
那名被问话的中年书生,笑着说道:“卫王名叫杨集,乃是我大隋亲王,今年似乎只有二十一岁来着。仁寿二年被任命为凉州刺史,仁寿三年赴任。自此以后,便踏上了战功彪炳的战神之战;这几年,卫王多次击溃突厥军、多次率军杀入突厥腹地……直接或间接的弄死了一两百万突厥人、吐谷浑人。”
爨柯和他的同伴乍舌不已。
他们东爨加起来,都没有一两百万人;而这个卫王,竟然弄死了这么多人,实在是太猛了。
“真英雄也!”爨柯听得悠然神往,忽而拱手问道:“前辈,家祖说一个人专一门、精一门,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而卫王在军事上有着如此成就,想必是专注于杀伐之道的悍将;可是晚辈看了两册三国演义,感觉文辞老辣,非久研经史者不可撰,他能有这般文采吗?”
中年书生沉吟半晌,笑着说道:“卫王文武双全、兼通军政,不能以常理度之。他写下的诗文,无不是皆是传世佳作,不过流传得最广却是蒙学所用的《三字经》,也不知你们那里有没有。”
爨柯和他的同伴闻言,都是一惊。
“有的、有的。”
“原来写《三字经》的杨集便是卫王啊!”
“这是大儒呢!”
“……”
文翰轩印制的《蒙学》收录了《千字文》、《三字经》,以及十几首朗朗上口的小诗;未免文化水平不高的乡村教师不知其中的典故,无法向儿童传递各个典故中的道德思想,并附上了释义和各个典故小故事,如此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