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等阉竖之流,无能无德,自然难立威信,谁叛他都不稀奇!”袁术自信道:“何况欲成大事,怎能没容人之量?”
当然,有些更深层的理由袁术并未言明。
在他看来,无论阎象杨弘,俱都是谋士之流,辅佐之臣,长于智谋,却拘于格局。
王政岂能轻易杀之?
他为自家盟友,更是应邀而来,若一刀杀之,天下英雄何以观之?
若说之前,还可以黄巾贼寇的身份做下文章,可如今对方官面上却已有了徐州刺史的身份,且是他袁术亲自举荐的。
甚至退一万步将,便是无此一事,说什么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的理由,亦是天下诸侯可用,唯他袁术不能!
否则,其他不说,一直支持自家的豫州黄巾,立刻便要反噬!
起码在目前的袁术来看,为一王政,不值当!
况且,便是最终王政不愿归附,要拔出此子,亦是日后之事。
如今正值用人之际,王政起事以来的战绩早不知被袁术放在案头翻了多少遍,正要利用其的武勇相抵关张,助自家得下徐州。
如果说以上为大局,大势考量;再往私心,本意来看,袁术亦从来不会考虑过会养虎为患。
王政什么身份?才多少兵马?多大地盘?
一年之前,此子不过是区区一个什长罢了,聚集一群乌合之众,占了三郡而已,所谓的什么十万大军在袁术看来,只是笑话罢了。
黄巾贼寇唯一的长处便是聚众甚速,裹挟流民,可这么短的时间,其中可战精锐能有多少?底层到中层的军官又能有多少?
负责民生,内政的人才,又能有多少?
一支成熟的军队,抛开士卒之外,还得有无数管实务的,比如:铨选军官、管功劳、管地图、管钱、管马、管粮、管书信、管文案、管军籍、管军械、管辎重等等。
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无论如何数量的军队到了兵仙手里,都如臂使指一般,那是因为他既有选拔人才的眼光,又有管理这些中层的才能,这才能导致哪怕几十万的军队,依旧井井有条。
袁术不相信王政这般年轻就能有这样的才能,更不相信他靠着黄巾贼寇的身份,能短时间内招募道这些人才。
既如此,若是一两万兵马反倒不会暴露这个问题,一旦兵马再多,不说养虎为患,恐怕他自家先内乱频频了!
武事尚且如此,更别谈文事了。
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