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些有的是老师私自的行为,有的是媒体的博眼球。
中戏官方下场的合作,真的很少。
“我不反对你用我们中戏的演员,但一定要把好关!”
“年轻人出名的太快,不是好事!”
这话一语双关,既是回答了陈愈的建议,也像是在提醒他。
“好的,老院长,您说的对!”
“我这方面确实有些欠考虑!”
陈愈虚心的接受徐小钟的过来人经验,徐小钟却是笑了:“当然,你也不要紧张,你说的捐款,投资导演系学生的作品,这在我看来都是很好的建议,徐院长和刘书记肯定是同意的!”
“呵呵!”
徐祥和刘国福微微笑笑。
也得亏徐小钟在这,要没他,刚刚两个人早就已经满口答应陈愈了。
什么品行,学生太年轻啥的,这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在两位领导看来,陈愈这样的做法,简直是他们在校政绩的功臣啊!
这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名气、学生的资源,把中戏还可以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何乐而不为?
“演员,要慎重!”
徐小钟不忘提醒了一句:“从话剧入手,可能更好,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提倡的!”
“表演系的学生,先去全国的各大剧院历练个几年,不要老想着一夜成名,跑剧组接戏这都是技巧达标的情况下,才能做的事!”
“你连表演的基础和功底都没扎实,怎么让观众信服?”
“当然了,你是个例外!”
徐小钟其实很无奈,陈愈的成名太快了,这虽然对中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招牌。
但对于很多表演系的学生来说,则是嫉妒和奋斗的来源。
这会让他们丧失对表演的热爱,内心只想着跟陈愈一样,接戏……成名。
这就是不好的一面。
而徐小钟之所以不看好陈愈,其实是他不知道陈愈是个重生者,以至于看走了眼。
陈愈其实跟他设想的一样,也经历过表演上的各种历练,才有了这一世的崛起和爆发。
他接近20年的锻炼,跟很多的话剧演员,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更苦。
而为什么很多人说以前的演员叫演员,其实他们都是经历过的,特别是60-90年代的演员。
导演亦是如此,有生活有阅历,才会知道怎么演、怎么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