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沙城邸报》采访时,卡卡也为这一决策而骄傲。
“我们没有疯狂加速,而是选择压住步伐,慢下来,打好基础,做好基础的分类和标准,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注于基础领域。这被证明是无比正确的决定!”
……
在长达十一年的沉寂和默默研究后,卡卡和布基终于完成了他们的标准制定。
这被称之为《白骨工程规范》的初版手册共计377页。
手册里规范了白骨的种类和标号,囊括了最常见的人属、羊属、马属、牛属、犬属、禽属、鱼属等33种骨科种属。
各骨科又被标注了不同的骨骼型号。
比如人属通常有206块骨头,羊属通常有362块骨头。
每个部位的骨头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特有编号。
像是1号人属骨,就代表了头盖骨中的筛骨;2号羊属骨,指的就是羊头骨里的顶骨。
不同种属的生命留下生成的骨骼看似差别不大,但细微形态结构却并不一致,确保种类明确的标准,让白骨工程有了一个清晰的作业流程。
获得骨骼材料后,工匠们需要根据手册将各种骨头进行分类编号,确认它们的型号。
这样哪怕是经验尚浅的工匠,也能根据类别进行寻找和使用对接。
在确认了常见骨头的编号和型号基础上,手册还制定了设计图纸的精度和材料标准。
完整的骨骼、受损的骨骼、有缺块的骨骼属于三类不同的原料级别,分别属于优等、良等、粗等。
以白骨板架车为例,其承重框架必须全部采用优等材料,而唯有局部非功能外壳才允许使用粗等材料。
否则就属不合格品,不符合白骨工程标准。
除此之外,白骨工程还首次提出,要进行专门的工坊式制造流程,让工坊内分成不同的工匠组,不同组专精于某一类的骨头型号,从而以高熟练度地完成协同作业。
这一套规范标准,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巨大争议。
不少工匠都认为手册规范过于繁琐,不利于设计制造和操作,完全是没必要的东西。他们对此嗤之以鼻,表示过去制作骨马和骷髅犬,也没有出过什么乱子。
连财政大臣也表示了担忧:“如果按照这么明确细致的分类,以后的骨骼使用和制造,限制和成本会非常高。”
但没过多久,财政大臣就变成了白骨工程和工程规范的拥护者和守卫者。
他旗帜鲜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