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情况,不单单工部臃肿。
但凡是个部门,都无比臃肿。
最重要的问题,就跟大庆的制度有关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个人当个官,就会疯狂将自己的亲戚,安插到大庆的各个部门内。
在大庆。
能当上官的,往往背后的亲戚数量简直数不胜数。
大庆固然刚开朝。
可养得闲人,数量至少得占据了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钱粮,都是被无端耗费掉了。
这还是开朝初。
等以后安插的数量越来越多,许多关键的部门里,无能之辈也会随之越来越多。
而那个部门。
基本就废了。
甚至成为朝廷上的毒瘤、蛀虫、脓疮。
如同寄生虫般,在朝堂这棵大树上疯狂吸血,直到这棵大树轰然倒塌,再换一棵新的大树继续吸血。
所以定期修剪,是相当有必要的。
太子便如此想法,趁机裁撤掉多余的臃肿部分,交给秦风来处理。
所耗费的,不过是路费与一年的钱粮罢了。
“大哥想法很好,三十万裁八万,人手更精简,支出变少,还能给与剩下的人多些钱粮发放。”
“只是留下的,大多都是有关系的。”
“这波裁撤,恐怕把大动脉裁掉了,都被排挤到辽地去了。”
秦风差点没笑出声来。
有能力的匠人,在人际交往上,往往都不太行的。
遇到难题时。
没有抱团的他们,会被优先排挤掉。
这毫无疑问便宜了秦风。
表面看上去,是送到辽地八万工部匠人。
可实际上。
怕是将工部一半,甚至更多的人才,都送到辽地去了。
“大哥真好。”
秦风万分感慨。
红鸾脸上带着笑容。
大庆开朝之后,并没有进行大清理。
许多前朝遗留的问题,今朝仍旧在。
甚至许多地方,都是传檄而定。
也就是说,有些地方大胡皇朝是那批官员在治理。
到了大庆,依旧是那批官员在治理。
只不过他们效忠的对象,从胡人,变成了如今的大庆朝廷。
许多沉积的弊端,太子都需要着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