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工业时代奥地利帝国的钢铁需求量猛增,不过随着发电机的问世和制氧技术的进步,奥地利帝国的顶吹转炉法也基本完成。
顶吹转炉法和之前奥地利帝国采用的碱性平炉法(马丁法)相比是全方位的进步,不但效率更高、耗能更低、品质也更加稳定。
唯一的问题是技术不太成熟,时常会发生一些难以想象的事故。即便如此,此时奥地利帝国的钢材产量也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想象的。
历史上185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为225万吨,是法国的四倍,奥地利帝国的十倍,普鲁士的十一倍。
不过此时奥地利帝国的生铁产量已经远超英国达到了惊人的410万吨,所以弗兰茨才敢这样的肆无忌惮大搞建设。
而且随着资金的不断注入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夸张,直到其他国家也开始技术革新。
在制铝业方面,由于西门子发电机的出现,曾经价格堪比黄金的铝仅仅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价格就下降了四分之三。
弗兰茨很清楚电解法制铝的秘密瞒不住,实际上如果不是皇室工厂保密工作做得够狠,这项技术早就传开了。
与其继续整天小心翼翼地发点小财,还不如扩大生产、降低价格、提高准入门槛来构筑自己的堡垒。
此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奥地利帝国的资源在后世看来似乎非常齐全,但在1850年奥地利帝国是一个非常缺乏铜矿的国家,捷克、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的铜矿还未被发现。
斯洛伐克的铜矿已经枯竭,仅有蒂罗尔和施蒂利亚两个埋藏深、品质低的小铜矿。
历史上奥地利帝国的铜产量不到英国的一百分之一,不到普鲁士的五分之一,如果不是弗兰茨从真腊和日本弄来了大量的铜,奥地利帝国发行铜币都困难。
然而即便是从真腊和日本购入大量的铜,但是无法满足奥地利帝国发展的需要,更别说是接下来的电器时代了。
维也纳,霍夫堡宫。
弗兰茨并不喜欢开会,而且此时蒸蒸日上的奥地利帝国也没有到非开会不可的程度。
事实上中低级官员们都觉得皇帝懈怠了,自从大婚之后就很少把各部的大臣召集起来开会。
只有各部的大臣们才清楚弗兰茨并没有荒废政事,只不过在西班牙战争和反法战争之后奥地利帝国确实没什么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了。
弗兰茨在阅读各部的报告之后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