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在演讲中只说了一千多个名额的事情,但是没有说这一千多个名额到底如何分配。
全给人大肯定不可能,就算人大想要,也根本消化不掉,因为人大每一年招生才几千人,如果每年都要送出去一千多个,这个比例有点大的离谱。
就在李牧自己都有些疑惑的时候,威廉开口说:“这一千多个交换生名额已经完全确定了,不会有任何意外变故,不过这一千多个名额,在华夏究竟如何分配安排,我想还是由更了解国内情况的李牧先生来决定比较好一些,而且这十所提供交换生名额的英国学院,对李牧先生也有着高度的认可,所以他们愿意就名额的分配问题,完全接受李牧先生的安排。”
威廉一席话,把这一千多个名额的掌控权都给了李牧。
坐在李牧旁边的校长立刻就低声问他:“李牧,这一千多个交换生名额,你准备怎么处理?”
李牧在心底暗忖,首先这一千多个名额必然是要分出去的,至于怎么分,正常情况来说,既然是英国排名前0的高校提供的名额,那么理应由国内排名前十的学校来根据各自实力消化,不过这么一来,人大也就没什么优势了。
人大作为李牧的主场,在李牧看来,自然是应该享受一定资源倾斜的,于是李牧便对校长说道:“这样,这次会面之后,我会让威廉整理出一个具体的清单,包括哪一所学校、提供多少交换生名额,然后我会把这个单子交个你,你来定人大到底要哪些、要多少。”
校长笑着连连点头,说:“好好好,那真是太好了。”
李牧提醒道:“校长,具体的指标数量上,人大最多不要占比超过20,我觉得可以直接以20为标准,这十所学校给的所有指标里,人大等比拿走20,剩下的80分给其他学校。”
校长点了点头,笑着说:“那是一定的,咱们不能把所有的资源都占光了,确实也得给兄弟学校分出去一部分,我看20这个比例就挺好的,剩下的全部给其他兄弟学校分吧!”
自从进入到2世纪以来,华夏的大学对西方国家的交换生资源就变得非常渴望,整个华夏都在不断的开放、不断的与世界接轨,教育事业作为极其重要的社会根基,自然也有着走出去的迫切需求。
真正能让教育走出去的,基本上就是学术合作以及交换生合作这两种基本模式,但是,想开展学术层面上的实际合作非常困难,所以最实在的,就是交换生。
于是各个大学都在海外缔结“友好学校”,并积极与海外学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