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的事实支撑,李家成是实业家,名下有各种产业,以及上市公司,一栋楼王拿出来值几十亿港币那都是实打实的市价,没有半点水分,名下企业的价值也都是实打实的实际资产,上市公司就更不用说了,它在股市中的市值就是市场给予它的最直接、最没有水分的价签,这样的资产加起来,才奠定了他华人首富的地位。
李牧呢?没听说他有多少楼王,也没听说他有多少实际资产,一切都是互联网上的虚幻的东西,赵贤良甚至不理解,李牧花两百亿人民币的现金,去构建所谓的什么数据处理中心是什么鬼,还有他的那些软件、网站、游戏以及用户,都是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哪天真是崩盘了,想捞回一点实际资产都捞不了。
在他看来,一家工厂破产,连设备带厂房带地皮,好歹也能扒拉回来一部分实际的资产,互联网企业要是破产,估计只能剩下一堆二手电脑。
互联网发展的早中期,实体企业家确实对互联网行业充满了不安全感,这也是为什么实体企业家很少投资互联网企业的原因,这些企业家习惯了实体经济的模式,他们需要看到每一分钱都实际花到了什么地方、换回了什么东西,哪怕投资一万块开个小商店,一千块房租、一千块货架、八千块上货,从香烟啤酒到瓜子饮料,这都是实际能够看到的,这可以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哪怕买卖黄了,这些东西盘出去也能很大程度上挽回损失。
可是互联网企业的模式,却和这种实体经济完全不同,比如,一个互联网创业者的商业计划书里,写着需要一千万元投资来发展自己的项目,至于这一千万怎么用,其中一百万用来开发一款软件,五百万用来做推广,一百万用来租赁机房和带宽,剩下的还要扩充团队、日常支出,不懂互联网的实体企业家看到这就已经吓跑了,根本不会用心去研究这个项目到底有多大的发展前景,你追着他说这个项目在第二阶段的时候有可能估值翻倍,他一千万的投资有可能直接套现、拿着200%的利润撤出,他也根本不会相信。
但是,赵贤良虽然有这样的担心,可是李牧实际的发展轨迹却没有任何泡沫破裂的迹象,他的企业一直以极其快速的速度发展,估值一涨再涨,市场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以至于赵贤良有时候也在想,搞不好哪天李牧一不小心,就真的把这两家企业弄上市了,到那个时候,他的身价可真就是实打实的市值,而不是估值了。
谢芸心里从来没怀疑过李牧的能力,李牧越是优秀,她就越为自己的女儿担心,尤其是在她知道自己的女儿竟然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