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直接说服他们的初创团队,自己用一大笔钱,拿下他们的一大部分股份,然后他们拿着这些钱,就可以做快起步,一边搞研,一边搭建生产线,技术基础和工业基础同时快展,那么特斯拉展的度一定会大大过它上辈子的展度。
上辈子,特斯拉最大的展桎梏在于产能的不足以及生产线、产品线的匮乏,说到底,就是因为互联网企业没有实体产业积淀。
就拿特斯拉来说,这公司本身不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而是几个极客凑在一起搞的一项研究,他们在做技术研的时候,手里也没多少资金,有限的一点资金几乎全部用在研上了,所以在工业领域没有任何基础,等他们有了全套的技术专利,还要到处拉投资,再一砖一瓦的把厂房以及生产线搭建起来。
特斯拉展十几年之后,量产车型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而且产能限制巨大,订单排到了n年以后,这样的情况,就算是想提都非常困难,因为每一条生产线都要从零开始一点点去搭建,产能也是一点点提升,根本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
反观比亚迪这种实体出身的公司,做电动车的效率就远高于特斯拉,它本身就是世界排名极其靠前的电池生产商,又造了十年的汽车,不仅有电池技术、汽车技术,还有电池生产线、汽车生产线,两者一凑,就能立刻造出多种且大量的电动车产品,以至于比亚迪一开始做电动车,就接二连三的做了一大堆车型,包括了纯电动车、油电混动车,甚至还有多种纯电动客车、纯电动叉车和卡车。
要是想让埃隆·马斯克把特斯拉的产品线提升到比亚迪这种规模,他至少要花十年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实现,但是这十年间错失了多大的市场,但凡是有一定思维能力的人,都能够想得出来。
就像是二战时期的华夏和苏联,当年的华夏没有什么工业基础,面对强敌,想造武器却根本造不出来,就算把99主战坦克的全套技术都给那个时代的华夏军工厂,他们也还是造不出一辆能够跑起来的坦克车,用特斯拉这种纯手工研的套路,第一辆坦克下地测试的时候,二战估计都已经结束了;
但是苏联当时则和华夏完全不同,他们有着非常强大的工业基础,一到战时,把炮塔运到生产重型履带拖拉机的拖拉机厂,立刻就能生产出可以投入战争的坦克,这就是工业基础的重要性。
所以,在李牧看来,工业基础是特斯拉展中,最最重大的问题,没有之一,如果能拿到特斯拉的项目,一定要在最初期就投入大量资金用来建设特斯拉的工业基础,或者干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