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连夜讨论的方向是:一旦接入了淘宝,该如何加强与淘宝的合作、如何提升自身企业在淘宝网的销量与影响力。
不过,同样的数据在李牧眼里看起来,却这些数据本身并不让他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这些数据背后所蕴含的平台及用户特征,因为李牧知道,没有做假的数据绝对不会说谎。
凌晨时分,李牧在高级会所的房间内,独自守着电脑,开始用Excel分析淘宝暑期品牌日的数据。
第一:
一天的时间内,有大约超过800万个账号在淘宝上购买了商品,一共下了1400万个订单,总成交商品数量在为1700万件,其中包含两百万台Mango-ME,它们在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里被抢购一空。
虽然平均每个账号下了1.75个订单,但大部分下多个订单的用户,订单收货人都不相同。
这个数据代表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是通过其他用户的账号代为下单购买,这些人可能是懒得自己下单,也可能是没有电脑或者不方便,也可能是没有淘宝或者支付宝账户,通过这个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淘宝网和支付宝需要继续普及并且降低门槛,以便让更多有网购意向和可能的潜在用户转化成直接用户。
第二:
1700万件商品,创造了26.83亿元的总销售额,单件商品均价达到惊人的157.8元。
同样,26.83亿总销售额,相对应1400万的订单数,客单均价达到了更高的191.6元。
平台的单品均价157.8、客单均价191.6,以2002年的消费水平来看,这个数据似乎非常显眼,但是李牧心里清楚,客单价高是好事,但是单品均价和客单均价双高,这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它意味着平台的产品结构存在很大问题,或者代表着用户的购买习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成交物品的单品均价高达157.8,这意味着大家购买最多的就是这些单品价格较高的商品,而这种商品大都是价格相对高昂的电子、家电类产品,与之相反,平台上那些单品价格较低的日常生活百货却无人问津,这证明目前淘宝网用户的网购习惯还没有真正的贴近生活,淘宝还需要在如何让网购更接近生活的问题上投入更多精力。
第三:
除了单品均价高之外,1400万个订单,只成交了1700万件商品,这个数据意味着每个订单内的平均商品数量只有1.21件。
这个数值在李牧看来也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