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数论英雄,嗯,好!”
宋利在一旁听着朱元璋的感叹脸上没有半点表情,可心里却不禁在感叹胡大老爷的厉害。
不是谁都能让朱元璋时不时的念叨上几句,然后感叹一声的。
可胡大老爷呢,这都多少次了?
朱元璋越看这“标准答案”心里越是高兴。
他往年可没少为了科举之时的舞弊案操心。
不说那些漏题的了,光是判卷一事,那可就牵扯到太多的糟心事了。
糊名又如何?
遣词造句以及行文当中的习惯,但凡熟悉的,打眼一瞧就能看出谁是谁来。
最关键的是,考官尤其是主考官一言而决。
没有具体的标准,从头到尾都是“俺寻思”!
关键是你还不能说他不对!
什么舞弊,什么包庇学生、门生故旧的,考官大人这叫慧眼识珠。
关键是哪怕你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了,考官也能拿着试卷说得头头是道。
毕竟但凡能走到科举这一步的,多多少少是真有点本事的。
你无法明确说这文章就一定比谁的差,都是相差仿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种情况,以前曾让朱元璋烦不胜烦。
可如今好了啊!
惟庸这法子多好!
提前就把标准定下来,是非对错一目了然。
朱元璋自己试着按照那阅卷标准拿起两份不同衙门的考生答卷试着研判了一下。
结果发现自己这么个“新手”,对照着阅卷之后,得到的分数居然跟原本打出来的分数八九不离十?
差别基本上都在文笔、字迹上加减分略有差别。
可就是这种结果,已经非常让朱元璋满意了。
他这么个没怎么看过卷子的新手都能得到跟老手一样的结论,那就证明,这事儿到时候可以临时抽调人手来阅卷嘛。
仅仅只是这么一个手段,便又多了几分成功率,这如何不让朱元璋高兴呢?
再次看了几眼手里的阅卷标准以及考生试卷以后,朱元璋意犹未尽的问道。
“宋利,惟庸负责的那摊子事儿,如今办得咋样了?”
宋利对于胡大老爷的事儿那可是非常上心的。
不上心不行,朱元璋时不时的就惦记着胡大老爷,然后一次两次问他答不上来也就算了。
可要是老答不上来,他可落不着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