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胎,我们再说釉。”
“古代瓷器釉面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越厚的釉表现得越明显,那就是烧造过程中釉中的气泡生成和溢出,会在瓷器表面形成一种细小紧密的‘棕眼’,俗称‘橘皮纹’,它们与釉内的微小气泡使光线散射,从而产生一种特别的柔和感,在甜白釉上,表现为一种类似玉石的‘润度’,一种油脂感。”
“很显然,这件瓷器并没有这样的感觉,釉面呈现出的是纯粹的玻璃质地,光亮浮滑于表面,行话里这叫‘贼光’,不同于古瓷内敛的‘宝光’,这是由于新瓷器表面过于光滑造成的。”
“而最关键的一点,成化甜白的白色,其实还是一种复杂的光学反应,它并非是一种纯白,而是偏暖色的瓷胎,与偏冷色的釉色两相结合到一起,表现出来的一种令人愉悦的白色,古人用‘甜白’二字来形容,实在是恰如其分。”
“永乐和成化甜白,迎光透视时,胎土呈现出的,是一种肉红或粉红色;而在器物足边和折角积釉处,常闪烁着一种淡淡的虾青色光泽,如果积釉再厚一点如碗底一圈,会构成一种神奇的‘湖水绿’的釉色堆积,非常美丽。”
“这种‘复合甜白’的工艺配方在成化之后便已经失传,后世晚明仿品因胎厚,且烧制技术不过关,釉面呈现闪黄或闪灰;”
“弘治、嘉靖甜白釉器底均呈青色,釉面偶有酱黄色斑点;”
“清代康、雍甜白釉白而微青,比较莹润,胎质较粗,装饰暗刻为多,题材有花草、山水等;雍正仿永乐甜白釉的同类器,除了四壁透光外,连器底也是透光的,这是永乐和雍正甜白釉的最大区别。”
“乾隆的甜白含粉较重且较白,但釉质不及康、雍细腻,暗刻的多较繁复,釉色白,但是不润,一般多闪青色,而民窑器多仿宣德、成化、弘治款,有青花书写,也有暗刻楷书款,以青花为多;”
“之前我说您这个碗是建国后瓷器厂仿乾隆款的甜白釉,根据就在这里。”
“那既然有这么些乾隆甜白釉的特征,您为何又不直接说它就是乾隆的,而要说是仿乾隆的呢?”
“因为清代仿品也有它自己的特征,那就是仰光透视,胎釉呈青灰色;”
“而近代仿品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为了达到效果,釉水上得远比前朝稀薄,刻花线条粗糙,图案过于简单,暗花、暗款过于清晰。”
“有的虽仿制成薄胎,但多不平整。而且透过光线能够看到,胎质与挂釉也都不太均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