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小媳妇也会带着自己男人回娘家送点年礼,被娘家的人悄悄问起, 要么抿嘴摇头说不知道,要么把事情推婆家身上去。
“我是外头嫁进去的, 家里也不是我管账掌家,我哪里知道发多少。”
“我一个新媳妇, 我刚进门两年就打听这个, 合适吗?”
“左右我男人家里也没短了我吃喝,我做什么多嘴问这个,惹的婆家讨厌呢,村里大家伙都是这样的。”说这话的小媳妇心说, 我能说我一个月有二十块钱的零花钱?我能说在婆家天天吃肉吃鱼?
怎么也问不出来,有人气的骂自己闺女:“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白养二十年了。”
被骂的也不在意, 她在心里嘀咕,我不得存着钱,到时候分家了好过自己的小日子么。
再说了,逢年过节的,给娘家的礼也没落下,自己还偷偷的给娘家塞钱了,一年下来, 也有三五百了, 还想怎么样。
牛罗村的人本来就不会特别的重男轻女,现在就更不会了。
甭管是生男的女的, 村里分钱的时候女的也没少拿,甚至一些岗位啊,还真的就女同志才行, 真真的体现了妇女也能顶半边天。
在这样的气氛下,就没有谁家的姑娘小子会被特别对待的,生病了也会积极的送去医院看病。
可以说,哪怕是一年就发一千块,也相当于是村里给养孩子了,这还有什么好重男轻女的,不管男的女的,有口人在就有钱啊。
这样一来,也显得牛罗村的姑娘金贵了些。
能不金贵么,要文化有文化,要模样有模样,能识文断字, 会上班挣钱,一年下来村里发红利还有份, 自己想买啥都行, 想要被男人花言巧语的骗也难。
外头的人, 一边愤愤不平觉得牛罗村的姑娘小伙眼光高, 要求高, 一边又巴巴的想求娶。
黄乡长多次夸牛罗村的精神面貌好,陈大柳总是乐呵呵的点头附和。
他心说,能不好么,姑奶奶说了,这叫仓禀足而知礼节,肚子填饱了就可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啦。
有吃有喝有穿的,大家伙都有活干,谁还一天到晚没事生事。
因为牛罗村一直以来也会留着现金流,毕竟从村民手里收购东西大家还是习惯性的收现钱的,所以牛罗村发钱多少,除了牛罗村的人,外面没人知道。
张秋田也知道牛罗村发红利了,他拿着报告一边看,一边随口和常秘书讨论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