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的乡亲换一换,一米换一米,皆大欢喜。
所以,没几天后,当来集市的人看到牛罗村的人穿的衣裳各式各样后,立马打听。
一听说商超店里有卖,自然是一窝蜂的跑去买。
陈大柳穿着媳妇新赶制出来的衣裳,蓝色裤子,鲜绿色的上衣,在集市里转几圈,看看热闹的人,再美滋滋的往工地去。
工地干活的人兜里可有钱呢,就算自己不舍得买,也会舍得给家里媳妇孩子买,再有些孝心的,也要买上几尺送爹娘。
姑奶奶说了,让大家没事就穿着服装厂的衣料子到处走动,走亲戚啊,去县城里转一转啊,路过乡社的时候停一停啊,让人多看看咱们村服装厂的衣料子。
这叫宣传,能促进消费呢。
当然,做了新衣裳,谁也愿意出门,让人多看看,被人夸着,心里也高兴不是。
这一宣传,本来就对牛罗村服装厂好奇的人,一看顿时就坐不住了,和城里人靠死工资养家糊口不同,农村现在日子过的可不差,做身新衣服那是一点都不成问题的。
正好天气也还热着,那就买点料子做两身衣服。
也有人想着,眼看冬天也不远了,那就干脆买料子做两身冬装呗,也不浪费。
一时间,不止大山公社下面十来个村子,就是附近几个公社的村民都闻风跑来这边买时兴好看的布料起来。
陈大柳这会已经淡定啦,他熟练的让人给财务室加班的人做了吃食,然后自己到财务室等消息。
第一天,服装厂的布匹就赚了五万八千多。
第二天是六万多,第三天又多了几千……
陈大柳笑的合不拢嘴,和白曦汇报的时候,眼睛都要笑没了。
李簸箕不知道服装厂的布匹赚了多少,可他有眼睛,能看到排队购买的人的火爆程度。
他也明白,国内服装不管是颜色上还是样式上都过于简单,说好听一点是简朴,说难听一些就是技术不行,生产跟不上。
他回来是打算投资面包厂和棉花厂的,但是现在一看,姑奶奶弄的这个什么服装厂,收入是真的很厉害啊。
李簸箕都有些蠢蠢欲动了,机器不难弄,染料的话,国内这边没什么好的,可以从加坡新采购啊,再不行,也能从西国那边弄。
但是,他想了想,还是作罢了。
村里好不容易才弄了个服装厂,他要是也掺一脚,估计祖坟真要被刨了,还是村里人绑着他去抛的,何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