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上。
可那些买不到东西的人也不走,要么就在集市里对付一晚,要么就掏上个三五毛钱的,到下新村住上一晚,一大早的天还没有亮,就赶过去排队,就怕买不到东西。
为什么不去牛罗村。
牛罗村不许外人住呀,没看知青都统一搬到离学校不远的知青小楼去了么。
他们可不能让外人跑来走去的,冲撞到了姑奶奶。
可以说,牛罗村的人现在是挺有钱的,但到现在,整个村子还是八十六户人,除了村里各家各户娶妻嫁女生子的人口添加,其他的,都没什么变动。
知青们户籍其实也落在了牛罗村的,但他们还是习惯的只计算自己村子里的户数,知青们的则是另外算。
靠着靠近集市的村子这一便利条件,下新村的人不到半个月时间,家家户户光是赚那过夜费最少都有十来块钱。
你要说五毛钱一晚太贵了,没国营招待所好,那你也可以回去住,第二天赶早过来就行,只要你不嫌折腾。
这么人来人往这么多人,五毛钱住一晚已经是良心价了,毕竟下新村也不到两百户,满打满算,一家多的能住个六七人,少也也不过是挤一挤住两三个人。
要不是大冬天的,不少人其实在集市外头,随便找个角落歪靠一下,一晚很快也就过去,反正等着买东西的人多,除了半夜可能会丢东西,其他的倒也不怕不安全。
周氏家里,每次都会接待四个人,要么是年轻的小夫妻,要么是四个女同志,反正一人给五毛钱就行。
当然,其实会掏钱住的,大多数是城里来买东西的人,乡下农村人没这么舍得花钱,很多都是找就近的亲戚家里对付一晚,大不了第二天赶早就是了。
陈大柳在树屋和白曦嘀咕:“姑奶奶,您说,咱们是不是在集市那弄个招待所什么的?”
要不是怕把学校打开让人住会把灰白的墙给弄坏了,陈大柳还真可能会这么干。
一晚五毛线呢,学校教室放假,空着也是空着,一间教室能睡至少三十个人,那么一天就是……
白曦正在吃着馄饨呢,小小一个,雪白雪白的,味道还不错,这是陈招娣看白曦让人从集市上买了两次,便动手给她包了。
用陈招娣的话,姑奶奶想吃,吩咐一声就行,外头的东西吃个新鲜就好,没必要顿顿吃,要吃也吃我和李嫂子做的。
陈招娣和李佳合伙在集市开了个小档口,两人轮流去,谁都不愿意放弃伺候白曦给她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