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会发出警报。现在我们来模拟一下陌生人闯入的场景……”说着,他在电脑上操作起来,当画面中出现一个陌生人物的图像时,系统立刻发出了尖锐的警报声。
展示结束后,人工智能编程专家对每个小组的项目进行了点评。专家肯定了孩子们的努力和创意,同时也指出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代码的优化、功能的拓展等。最后,根据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完成度,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获奖的小组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这次人工智能编程马拉松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人工智能编程的乐趣,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表示,以后要学习更多关于人工智能编程的知识,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胜,村里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但我们还需要一个文化活动记录与传承馆,将这些精彩的瞬间和文化成果保存下来,传承给后代。”林正说道。
周胜点头表示认可:“这是个很有意义的想法。我们可以把这个馆分为不同的展区,比如活动照片展区、手工艺品展区、创意作品展区,还有一个多媒体展示区,用来播放活动视频和记录村里的文化变迁。”
于是,村里选了一处宽敞的场地,开始筹建文化活动记录与传承馆。经过一段时间的施工和布置,一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建筑呈现在大家眼前。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活动照片展区,这里挂满了村里举办各种活动的照片,有亲子科技模型制作活动中孩子们专注的神情,有乡村亲子传统礼仪文化学习活动中大家认真行礼的场景,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一个美好的瞬间。
手工艺品展区展示着孩子们和村民在传统手工艺创新大赛等活动中制作的精美手工艺品,竹编的时尚收纳盒、刺绣的乡村风光图等,无不展现着传统手工艺与创新的完美结合。创意作品展区则摆放着孩子们在未来乡村建筑设计活动、乡村亲子人工智能编程马拉松活动等中创作的模型和编程成果,让人感受到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多媒体展示区循环播放着村里各项活动的精彩视频,以及对村里老人的采访,他们讲述着村庄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村里的孩子们经常来到这里,看着这些展示,了解村庄的发展历程,感受文化的魅力。文化活动记录与传承馆不仅成为了村里文化的宝库,也为后代传承和弘扬村庄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场所。
“周胜,我觉得咱们可以搞一个乡村亲子国际文化交流营,邀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