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结果。
在丁宗寿看来,重华派也许最佳的局面就是当初在朗陵府偏居一隅的时候,重华派的这种氛围也就只适合这种小富即安不求扩大的小宗门。
可时运不济被逼到了河北,面对河北严峻局面不得不大肆扩张,结果以商九龄为首的这群人又难以支撑起这个局面。
其实原本还是有机会的,如果朱凤璧不死来担任掌门,或者朱凤璧全力协助商九龄,这个局面也许还有机会,但没有如果,就成了当下这种每况愈下的摇摇欲坠的破房子局面。
“祖父,难道就不能向商掌门建议一下么?我觉得商掌门并非那种听不进人言的狭隘之辈,……”丁立人道。
“商九龄的确不是那种心胸狭窄之辈,但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没有对现在重华派内部这种乱局快刀斩乱麻的魄力和手段,如果触及到了令狐醉和齐洪奎的人和利益,他们势必强烈反对,商九龄不敢和他们翻脸,你祖父我有这个魄力,但是我的威望和影响力又不够,人家不会听我的,所以这个局面无解,……”
丁宗寿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十分遗憾地咂了一下嘴:“所以我们得接受现实,尽早提前谋划。”
丁润瑶抿了抿嘴,插话:“祖父,您的意思是我们要另谋出路?离开重华派,回河北?”
“肯定要另谋出路,但现在是谋,而不是实施,至于说离开重华派,现在说这个还为时尚早,要观察形势,回河北也好,留在大赵也好,倒未必拘泥,我很看好大槐山的未来,陈淮生此子有龙虎之姿,未来必定有大造化,……”
丁宗寿看了儿子和孙女一眼,最后还是断然道:“我想让熹蓁去大槐山。”
丁宗寿对大槐山的看好丁元高、丁立人、丁润瑶内心都知道了,但是让丁熹蓁去大槐山就有点儿出人意料了。
丁熹蓁是商九龄的嫡传弟子,哪怕现在商九龄更多心思在袁文博和卓一行身上,但丁熹蓁在重阳山上依然可以享受到其他弟子无法匹敌的资源。
“父亲,这不合适吧?大槐山太远了,而且规模也还小,就算是日后前景好,但现在在河北,北有天鹤宗,西有月庐宗,东边还有幽州宁家和凤翼宗,都虎视眈眈,他们能不能坚持下来还未可知啊。”丁元高摇头:“再说了,熹蓁好歹也是商掌门的亲传弟子,却要去大槐山,外人怎么看?”
丁润瑶则有些犹豫:“祖父想让熹蓁去大槐山,可以何种身份去呢?”
“去给陈淮生当道侣!”丁宗寿却是相当果决:“熹蓁年龄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