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本的主力基石,他的地位近乎于“军”,是日本陆军的最高编制,这个下面再细说。
侵华战争爆发后,日军又组建了10个四联队制的师团,其中新组建的是101、104、106、108、109、110、114、116师团,恢复番号的是13、18师团,连同原有的17个师团,合计有27个四联队制的师团。
这些四联队制的师团中既有挽马师团,也有驮马师团。区别就在于挽马师团中的炮兵联队配备的是野炮,而驮马师团中的炮兵联队配备的是山炮。
随着战局的发展,日军发现四联队制师团过于庞大,不能适应战场上多变形势。所以从1937年9月开始,组建了7个三联队制师团。1939年在本土又组建了10个三联队制师团,还从1939年10月开始,逐步将四联队制师团改编成三联队制师团。
1941年底以前组建的三联队制师团大多在师团司令部下设有一个步兵团司令部,这个步兵团司令就是步兵指挥官,后来这个步兵团司令部被撤销了,由师团长直接指挥各个步兵联队。
这些三联队制师团除了分为挽马师团和驮马师团以外,还分为三步兵联队一炮兵联队和三步兵联队一炮兵队两种,这里的炮兵队编制小于炮兵联队。
区别挽马师团和驮马师团的标准,不是看师团下辖几个步兵联队,而是看师团下辖的炮兵联队或炮兵队配备的是山炮还是野炮。因为每门山炮需要的人员和马匹要比野炮多,所以配备山炮的驮马师团的人员和马匹数量比配备野炮的挽马师团也要多一些。
另外,日军还有一种师团虽然也下辖2个步兵旅团,但每个步兵旅团并不下辖步兵联队,而是直接下辖4个独立步兵大队,2个步兵旅团共下辖8个独立步兵大队。这种两旅团制的师团共组建了24个,而且并不是每个师团都编有炮兵队。
既然日本人自己只是按照上述情况来编制其陆军,那所谓“甲乙丙丁”师团到底是怎么被中国人划分出来的呢?其实说得简单点,就是按照编制大小来分的,非常粗糙。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甲种师团即日本自称的挽马师团,其规模包括4个步兵联队、运输联队、炮兵联队、骑兵联队等约8个联队,加上各种非战斗人员,总编制近30000余人;
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下属有4个步兵联队,炮兵联队、运输连队、工兵联队和非战斗人员约25000余人;
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而成,下属3个步兵联队,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