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的优势固然明显,但红朝太祖说得好,“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即便是长期被认为军队战斗力差的宋朝,也有部分将领在战争实际中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一些“以步制骑”的战法。
如南宋初年吴玠指挥的和尚原与仙人关战役使用的番休迭战之术,刘锜指挥的顺昌之战,岳飞指挥的郾城之战,都是宋朝带有经典型的运用“以步制骑”而获胜的战例。
当时宋军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扼险用奇”,利用地形优势,限制敌骑兵的机动优势。
这个方法主要是凭借着宋金交界地带的天然地理屏障以及南宋境内的险要地势,制约金人的骑兵队伍。在“以步制骑”战术中,要实现制骑的目标,重在“扼险”,即在防守的基础上,展开作战。
建炎三年,时任吏部尚书的吕颐浩就认为:“平原浅草可前可却,乃用骑之地,骑兵之一,可御步兵之十;山林川泽,出入险阻,乃用步之地,步兵之一,可御骑兵之十。自金人南牧以来,中原之兵与金人相持,未交锋而辙奔溃者,以平原旷野,虏人骑兵众而中国骑兵少故也。”主张凭借江南水乡的地理形势,抵挡金人骑兵的进攻。
二是利用弓弩抛射器“非接触”远程打击制敌。若步兵直接与金、蒙骑兵在野战中接触,骑兵无疑具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唯有在与骑兵接触之前实施打击,方有取胜的机会。
较之于北宋,南宋弓弩的制造技术和功能已有一些新的发展,最常用的是承袭自北宋的神臂弓和新造的克敌弓、神劲弓等,此处不赘述。
三是依托步兵阵法制敌的作战。由于骑兵实力的缺陷,宋军便企图依靠设置步兵大阵防御袭扰的外族骑兵。但是这种战法限制了对方骑兵的冲击力,但同时牺牲了本部军队的机动力,从实际作战效果看,并非良策。
比如“澶渊之盟”前的会战中,“平戎万全阵”集合了十一万宋军精锐士兵,在定州部下,摆好了守株待兔般的防守阵势,不料被辽军绕过,轻松袭击了后方的大名府等城市。
总而言之,骑兵的优势在于他们始终具备先手,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走。步兵如果要找出自己的优势来,首先要挑对地方,其次要选好武器。
今日之战叠经变化,现在的情况是明军背水一战——但背后有座已经搭好的浮桥。明军方面的数量由于被布日哈图“调虎离山”,现在大抵略低于蒙军,但劣势有限。
至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