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非要说错,倒也没错,但实在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自古中原农桑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交锋,绝大多数时期都是农桑文明主守,游牧文明主攻。
汉唐两大盛世,在国力最巅峰的时期都曾发动反攻,也取得了颇为辉煌的战绩,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只要你稍有衰弱,攻守转换立刻就回来了。
有人说,这是民族特性决定的,说什么人家是狼图腾,崇尚进攻云云。然而高务实并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这主要是武器水平和军事战术的发展程度决定的。
后世的外蒙古依旧保持游牧民族的绝大多数传统和特性,怎么没见他们南下?
这个比方或许有点不合适,但道理还是明摆着的:热兵器发展到一定程度,游牧民族的兵器优势被倒转,还南下做什么,送人头吗?
骑兵的战马本身也是兵器,就好像机械化部队的运输工具,哪怕它们不装备武器,你也不能说它们就不是兵器的一部分了。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蓟辽宣大现在几乎已经很少挨打,而陕西三边这次就挨打了呢?兵力是一方面,财力是一方面,而这两方面加起来就可以得出一个答案:游牧民族的首领们认为,打蓟辽宣大危险,打陕西三边安全。
蓟辽宣大方面,通过漠南之战和辽南之战两场战争回答了蒙古人,在这两个方向上,只要你敢动手,我就敢斩断你的手,而且必能斩断!
战争必然是有目的的,如果不能达成目的,反而还要导致自身严重的损失,不管谁当政都不会傻兮兮的一直要打,蒙古人当然也不例外,更何况蒙古人对损失的承受能力其实远比大明要差。
正因为如此,布日哈图成为图们的谋主之后,才会劝图们放弃了过去那种徒劳无功地袭边行动,转而一边抓紧时间休养生息,发展农业、商业,一边积极主动地为火落赤等人出谋划策,鼓动他们去给大明找麻烦。
对布日哈图或者说对左翼察哈尔部而言,针对蓟辽的袭边已经成了亏本生意,与其每次都打得损失惨重而又捞不到好处,还不如想办法从其他途径得到大明生产的那些生活所需,至于大明对他们越来越严峻紧迫的军事压力,则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释放。
土默特跟着大明混得好好的,肯定不愿意做这个“途径”,因此布日哈图把目光投向了西北,搅动起整个西北的乱局。
不得不说,布日哈图的确是个人才,这一手不说打到了大明的七寸,至少也算是击中了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