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二儿子早逝,老太太便将对二儿子的偏爱转移到了儿媳妇身上。既然婆媳之间这种敌视关系是因为争夺同一个人的爱和关注,那么当这个人消失时,敌对和争斗就变得没有意义。相反,两人会因对同一个男人的爱与怀念而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陈老太太可怜冯素贞是个寡妇,于是待他如女儿;而冯素贞也因想代替丈夫给婆婆尽孝而对老太太格外顺从。这种情感的双向迁移,便会让两个女人从女性的战争中解放出来,成为母女或姐妹。于是从老太太嘴中说出来的两个儿媳自然有了亲疏之别。
再加上,老太太的思想还是传统的养儿防老,因此平常都是跟着大儿子一家住。冯素贞作为遗孀,不过是尽一些媳妇的义务,逢年过节的时常探望。人若不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地住在一起,往往很多事情都可以相敬如宾。因为总想着相见的时间不多,也就格外珍惜相处的时间,即使有矛盾也就忍了。但若是长年累月地一起生活,难免“花无百日红”。平常鸡毛蒜皮、鸡零狗碎的小摩擦多了,日积月累便总有爆发的时候。老太太对二儿媳总表示出亲热,而对大儿媳总在指责,除了对二儿媳的情感迁移作用,更多的其实是一种距离产生的美。
其实不仅是对大儿媳董燕萍,陈老太太其实也常常用中贬损的态度说自己的大儿子,说他一事无成,说他没出息。但这恰恰是旧式家长对自己亲生孩子的一贯做法。正因是亲生的,才敢打敢骂;正因是亲生的,才敢在外人面前因自谦而贬损。作为儿子,从小习以为常,自然不会见气,但做儿媳的心里则总十分膈应,继而会觉得这是老太太在指桑骂槐。但有时,可能真的只是老人们的一种习惯。习惯到她们自己讲了些伤人的话而不自知。
说到底,陈老太太表面上看更疼二儿媳,总在夸二儿媳事事合心意,但实际上恐怕心中更亲近的还是大儿媳。毕竟她其实很在乎养儿防老。既然二儿子不在了,她唯一的指望就是自己的大儿子。对儿子的爱和依赖越多,便越会挑媳妇的不是。若董燕萍能最终想通这一点,也许就不会那么记恨婆婆了。
“说白了,董燕萍和冯素贞就是一个家族中大房和二房相争。”
“按照第一世界的情况,冯素贞的女儿嫁人之后就绝户了。”
“虽然男女平等,但男婚女嫁,没有男人就是绝户。”
“毕竟,户口本都死绝了。”
“如果招赘婿,哪怕在第一世界也是低人一等的。”
想到冯素贞,姜辰又想到了陈暖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