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最后一条是黄月英提出的。
诸葛芷直接连自己弟弟都训,真是一点不留情面。
李素也是听得微微震惊:自己的蝴蝶效应,究竟放出了一个什么怪物?莫非把诸葛家的某个人逼得全心全意扑在做生意上,就能爆发出这么大的自信心,真的有很多划时代的创见么?
李素倒是不至于觉得诸葛芷的智商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但是在诸葛家所有兄弟姐妹中,诸葛芷年纪和诸葛亮最接近,或许从小交流比较多吧。
加上为了家族的利益,从此走上了不同的路、不同的奋斗方向,在做生意和激励商人热情方面,诸葛芷算是术业有专攻了。
诸葛亮从四五年前开始就专注于技术,理科知识,后来又把精力放在博览群书和学习政务上。对钱的激励效果不如姐姐敏感,也很正常。
李素便虚心地请教:“诸葛姑娘但说无妨,有什么让我们‘不懒政’的建议,可以促进工商,我们采纳便是。”
诸葛芷也不好意思说得太直白,委婉建议:“西凉之地,辽远广阔,远胜益州。但地势平坦,只因缺乏连贯一体的河流水运体系,故而远途运费损耗依然巨大,统治征收不便。
我来此半个月,也看到右将军您大力推广水陆篷车,甚至都不息免征民间‘专利费’,谁想造都能造,这固然是惠民了。但西凉官民穷困太久,让他们自己慢慢发展,怕是拿不出太多钱来造篷车、转运物资发展工商。
按照关将军和徐县令那样的治理,怕是今年秋收之后,张掖武威酒泉等地,棉花丰收了,也没有足够的车船把要卖往东方关中乃至关东的皮棉运出去。指望西域商路,又怕销量不多,岂不是白白积压?
钱和物资就是要生产出来立刻花出去,变成新的物资扩大生产,这样工商建设才快嘛,哪能让货一直等着。”
李素无奈苦笑:“道理大家都懂,那你以为该当如何?”
诸葛芷一咬牙,斗胆说了些大逆不道的话:“我的想法还不成熟,到时候一起西行探索的路上,再慢慢成型吧。目前只有一点雏形,请右将军斧正。
我觉得,如今天下的商人,都是低买高卖,自负盈亏,并不会把‘运输’的钱直接问货主收取。比如一百斤皮棉,在张掖或许只要两千钱,运到武威、再运到兰州,供这儿的水车纺纱工坊加工,卖两千五百钱。
水车纺纱纺出来后,去掉损耗,变成九十斤纱线,值三千钱,能织三匹宽幅厚棉步。织完之后成品布卖三千钱一匹,织布环节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