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
刘协扫视全场,对朱儁投去鼓励的眼神,让朱儁最后扮演定海神针、消弭朝中分歧。
朱儁原本是不想发言的,主要是他身体不太好,已经没了当年的雄心壮志。
历史上的朱儁,在195年就死了,不过历史上他的死因是“郭汜扣押百官时,朱儁性情刚烈,不甘受辱气死”,所以现在没有了郭汜的羞辱,他好歹还能走动。
但毕竟也是六十好几的人了,身体本来就不好。去年下半年为了操心彻底修复雒阳皇宫的事儿,他又亲自奔走、经常加班加点监督工期,深秋初冬的时候还偶感风寒了两次,身体愈发虚弱。
刘协让太医给朱儁看过,当时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只是让朱儁静养。回来后刘协私下里问那个太医,让他别怕说错话,不要讳疾忌医。然后刘协就得知:哪怕朱儁没有别的什么意外,估计也就这两年了。而且风寒和劳累让朱儁的心肺都有一定的受损。
从现代医学来看,那就是高血压心脏病这些风险都在提高,还有风寒转化的肺炎渐渐趋于慢性。当然这些细节太医肯定是说不出来的,古代也没这些医学概念。
从那以后,刘协就给了朱儁唯一的特权——上朝的时候可以赐座。
此时此刻,朱儁见他不出马就没个结果,皇帝也给暗示了,就挣扎着要撑着身体站起来。
刘协连忙出声,示意旁边维持朝议秩序的宦官过去扶着:“大将军不必起身,坐着回奏即可。”
朱儁拱了拱手,顺势重新坐好:“陛下,老臣以为,汉中王此议,于国有益。长远来说,确能减少边将割据。至于他先试点哪里、后试点哪里,并不是眼下最重要的议题。不如先做下去,效果好了,自然可以要求他在所辖数州全面推广。
天下还有那么多州牧恋栈不去,不肯支持这项改革呢,我们何必对汉中王苛责过多?天下大势板荡如此,皇室权威衰微,乃近十年战乱,累至今日,自然也非一朝一夕可解决,陛下春秋鼎盛,何不嘉奖忠善,徐徐而为。”
最后这句话,对刘协的打动很大。
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他才十五六岁,还有得等,找机会找借口挤兑住天下统兵诸将才是最好的,反正那些长辈军阀都活不过他。
“既如此,便准皇叔所奏,太常卿,拟旨。”
准了设立三使和调任李素为雍州牧后,下一个议题就是确立其他一些原先就没有州牧的州的三使人选——这跟前一个议题是独立的,一码事归一码事,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