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内大豆压榨业的局面没有进一步恶化。
至今,在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前十名中,嘉谷粮油以20%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的头把交椅,其后是外资益海嘉里,第三到第六名又都是中国企业——以嘉谷为首的民营企业大豆压榨量占整个行业的40%左右,国企约占30%,外资只占不到30%,形成“民营企业主导、大型国企次之、外资补充”的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这在原时空是无法想象的。
原时空60%以上的大型油脂企业被跨国粮商所参股或控股。他们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油脂企业本身,而是推销大豆——我是你的股东了,那么选择大豆供应商的时候,首先选择股东的大豆,也是理所应当的吧。
但现在,中国本土的资本在产能上已经远远领先于跨国粮商,相应的,就拥有了选择大豆进货渠道的权利——说换了你的进口大豆就换了,你能咋的。
丸红商社亏就亏在这一点,它对于中国大豆加工商进货渠道的掌控力,几乎为零。它不第一个出局,谁第一个出局呢?
国产大豆行业与原时空最大的不同,也是因为嘉谷。
在国内的大豆行业,嘉谷已经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牵头企业。
蛇无头是不行的。
铁矿石谈判中,好歹有宝钢可以代表中国钢企进行谈判。但在嘉谷之前,大豆行业中就没有哪个可以带头的企业。
大哥不是那么好当的,既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也要有承担风险的实力。
大豆加工或许是利益分化最严重的一个行业了,在食用油生产和销售的利润率已经低至个位数的背景下,各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酷的竞争。因此,团结、联合的利益或许大家可以共享,但风险谁愿意承担?
是嘉谷承担了。
想想,如果今年国产大豆遭受天灾人祸而没能达到预期的产量和成本,主导国产大豆振兴计划,包括替代进口大豆计划的嘉谷,将会有多惨?
嘉谷承担了这样的风险,自然也就成了众望所归的行业大哥。
而这个行业大哥,已经不局限于国内的话语权,还要争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国产大豆有‘嘉豆13号’,当高产潜力彻底得到释放后,势必会替代相当一部分进口大豆;再加上超级杂草横行美洲,国际大豆行业将进入一个动荡期,这就是我们的机会。”齐政对钟华志安排道:“四大粮商的势力根深蒂固,要慢慢渗透;但日系粮商,还是挺好欺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