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集团,就不会让“嘉豆13号”横行。
这个利益集团,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对转基因大豆投入了上百亿美元的研发资金,完善了转基因品种的生产体系,并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完成了全球转基因技术输出,根本无法轻易割肉离场。
在确认“嘉豆13号”的真实性之后,他们只会有一个动作——强自硬撑,并以“嘉豆13号”为亲本,想办法培育新的既高产又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
但是……
如果他们检索了嘉谷的专利结构,就会发现,嘉谷为了“嘉豆13号”向全球上百个国家申请了育种及其栽培、检测的国际专利。
其中的必要专利,源自嘉谷实验室在“嘉豆13号”这个品种中发现的控制大豆与特种根瘤菌深度结合性状相关的基因“标记”,并提出了90多项专利保护请求。
嘉谷还学习了孟山都的“流氓”打法——围绕“嘉豆13号”大肆注册垃圾专利,譬如凡是可能被植入这些“标记”的转基因植物,诸如花生、苜蓿等,也列入专利保护范围,总之,让所有涉及到该基因“标记”的商业化应用都避不开嘉谷的专利池。
有通过的,有没通过的,但必要专利在手的嘉谷,无论是自己输出“嘉豆13号”,还是授权生产,都是进退自如。
齐政现在关心的,不在外,而在内。
……
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对中国大豆市场的野心,也坚定了中国必须为国产大豆打一场“自卫反击战”的决心。
在此前“大豆危机”中被批“行动迟缓,力度不够”的发改委,这次展现了雷厉风行的态度,在过年前就制定了《大豆复兴计划实施方案》。
方案有两份——一份是以嘉谷为实施主体的方案,一份是以农业部为实施主体的方案。
在最后的讨论会上,齐政受邀出席,同时与会的还有发改委主任、胡其远等发改委官员,卢副部长等农业部官员,以及国粮集团、三九油脂等大豆产业企业代表。
齐政刚一坐下,上首坐着的,脸上有着一些老人斑,但眼神却比许多年轻人还要亮的卢副部长,炯炯有神地看着齐政,问道:“嗯,你就是嘉谷集团的齐董吧?”
齐政稍欠身回答:“是的。”
卢副部长就点头,道:“看起来真年轻,年轻好啊,闯劲十足,嘉谷培育出的‘嘉豆13号’,令人印象深刻。你们做的,比多少农业科研机构做的都要好。”
齐政一愣,他不知道卢副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