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红对高鸿的收购在中国的审定几乎被拖了一年,而且最后还被附加了限制性条件批准——丸红和高鸿继续作为独立实体向中国销售大豆,组建两支独立的运营团队,并在两者之间设置防火墙,确保双方不会交换市场情报。原因是“中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国内大豆压榨企业集中度低……议价能力较弱,此项经营者集中可能进一步削弱下游(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议价能力。”
但换成是嘉谷,中国方面巴不得市场集中,以保障关键大宗商品的供应渠道了,因此在程序范围内是以最快的速度批准了这笔交易。
现在只剩美国方面了。
此时,无论是紧张的嘉谷团队,还是竞争对手们,都在或屏息或做小动作中,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理论上,对于丸红商社来说,他们还是有机会的。只要美国司法部、联邦贸易委员会等任何一家机构否决了这笔交易,他们都能借机翻身。
嘉谷团队紧张的地方也在于此了。虽然该做的公关游说都做了,但谁知道美国政客会不会抽风呢?
当然,美国政客抽风的后果也会十分严重。他们可以在对民众做出承诺后,当做是放屁;但是对资本的承诺,无论如何也是要做到的。因为,对资本出尔反尔的政客,会彻底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好在,最坏的结果没有出现。
随后,美国司法部、联邦贸易委员会、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相继批准了嘉谷收购高鸿的交易案——至此,嘉谷对高鸿的全资并购,终成定局!
功成的消息传来,齐政都不由自主地用力挥了挥拳头,与张泽宏相视大笑。
无论是嘉谷团队的员工们,还是聘请的数目庞大的律师团和会计师团队们,此刻的心情都是无比的激动。
对于前者,这或许是他们一生中距离大型跨国并购战役最近的一次了;对于后者,一旦并购成功,就意味着他们拿下了一张长期饭票。
胜利者享受盛宴,失败者自品苦果。
但谁也无法否认,这一瞬间,世界粮商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
53亿美元,335亿人民币,无论放在哪个国家,都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从金额来看,这无疑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最大一起企业并购,也是中国粮食产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
这一笔交易,马上包揽了各国的财经新闻头条。
“一位能动摇世界粮食市场的中国人”——这是《纽约日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