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长川显然做了预案,张口就来:“印度市场自然是不能放弃的,不就是要做本地认证吗?那就做!事实上,谁都知道通过了欧美认证的‘冰源’啤酒花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他们此举不过是……”
是故意恶心人!齐政默默接话道。
何长川说得对,放弃是不可能放弃的——印度可是清源啤酒大力争取的一个新兴市场。
众所周知,印度深受英国各方面的影响。哪怕是喝酒,印度人也追随英国传统的酒文化——他们对威士忌情有独钟,无论是在酒吧还是酒品专营店里,各种品牌、档次的威士忌一应俱全。
相比起来,啤酒就不够看了——印度人均啤酒消费较低,价格也普遍较贵。
但印度仍然是最大的啤酒潜力市场之一,每年有超过2000万人进入法定饮酒年龄。随着印度经济与国际社会的不断接轨,啤酒开始得到越来越多印度人的青睐,啤酒消费量增长强劲。
这么一个新兴市场,自然吸引了各路国际啤酒巨头“跑马圈地”。百威英博、嘉士伯纷纷进入印度市场,前者甚至成为了印度啤酒市场的第二大参与者。
——百威英博应该是在清源啤酒在东南亚攻略四方之时就筹谋了,后面如果能将清源啤酒收归麾下,自然啥事没有;如果不能,眼下就是阻止清源啤酒强势扩张的布置了。
“与东南亚市场相比,印度啤酒业受到了高税收的限制,但考虑到‘冰源’啤酒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热度,我们预期能在印度获得不菲收益。但……”何长川耸耸肩,“竞争对手显然不想看到这一幕发生。”
“因为我们的预估失误,哪怕有欧美方面的认证,我们在印度的建厂投产估计至少也会被推迟半年,由此产生的损失可能多达上亿元……”
齐政摆摆手,表示不放在心上。
损失多少倒是在其次——这就是开拓新兴市场所面临的风险了。齐政可不会认为,清源啤酒手持“神器”就能顺利通行天下了。
每个新兴市场的开拓,尤其是初期,投入是最大的。就拿在东南亚的“免费促销开局”来说,如果不能打开局面,导致无法从收入和利润中得到弥补,那清源啤酒在前期的巨额投入可以说是打了水漂。
齐政也理解了其他国产啤酒商“出海”动力不足的苦衷——精彩的外部世界始终是身陷发展瓶颈中的企业所畏惧而又向往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积累,企业很难承受这样的失败。
幸而清源啤酒有这样的底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