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恒天然方面代表极力敦促山鹿立即召回所有婴儿奶粉产品。”
当被问及为何不向有关部门汇报,恒天然解释道“我们本来有自信山鹿能处理好,因为在进入山鹿之前,它就是一家著名的企业。恒天然进入山鹿后,在质量方面也花了很大力气。等到发现山鹿不知悔改时,立即向新西兰政府做了汇报……”
可惜与历史上不同,新西兰恒天然没有在事件彻底爆发前率先揭开捂住的盖子,从而得到好名声。
相反的是,此举被当做落井下石的行为,一时得到了国人的冷嘲热讽。
更致命的是,在山鹿管理层的“主动”爆料中,恒天然可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山鹿集团安排换货的标准就是恒天然的,简而言之,其就是助纣为虐的货色。
恒天然欲哭无泪,只恨动作没有更快一步。
当然,恒天然只是其中的一个插曲,国人更关心在毒奶事件中的受害者们。
截止目前,已经有2000多例因食用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导致住院的婴幼儿病例。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由于事件爆发得还不算太晚,病例中最严重的的是肾结石,没有发展到肾功能不全的地步,也没有死亡病例。
但家长们没有谁敢掉以轻心,因为吴局声在爆料中给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不只是山鹿产品有问题,甚至是整个行业都有问题。
如果这是真的,哪里才有安全的乳制品呢?
业界企业同样惴惴不安——敏感一点的企业早就做出相关的整改,不太敏感的一直在坐视危机的蔓延。但无论是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原奶被“加料”是行业的潜规则,没有谁敢保证自己的产品绝对没问题。
消费者在等待国家检测结果的公布,乳企同样在等待命运的审判。
4月10日,行业检测结果公布。
中国共有一百多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对这些企业的480批次产品进行了排查,检验显示,有22家企业66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立即清查奶粉市场,对检测出存在三聚氰胺的批次产品,没有出厂的就地封存,不得出厂。已经进入流通领域的,配合有关部门立即采取下架、封存、召回、销毁等措施。
最关键的是,其中伊力、猛牛、圣元等知名的品牌赫然在列。
整个行业伤疤被揭开,至此,“山鹿奶粉事件”已由“个别企业”、“个别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