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叶耀东就开始给陈家年供一部分货,也没给多,就先供个5吨的货。
要知道,他现在十几条船在那里干活,40米跟30米的收鲜船隔天出去收一波货,就能有个三四百吨,5吨真的不算啥。
所以,他现在每天到处跑也是在找买家,他那么多量也就工厂能消化的快一些,又稳定。
而他这才十几条船,当地上万的渔船,每天的捕捞量得有多惊人,无时无刻也都在交易着,每天光交易量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也难怪进入90年代,渔业资源就迅速枯竭了,等到1995年的时候,渤海跟东海就开始实行伏季休渔制度了。
这么大肆捕捞,沿海渔船都往几个渔场集中,能不枯竭吗?再多的资源也不够长期霍霍的。
他打算陈家年这边少少的先试着供货,后面逐渐增大量,让厂里习惯,顺便也能让陈家年类似给他当中介,帮忙跑其他厂的业务,也让他挣点差价。
这人出来从头开始闯,都还能拿下加工厂那么大的货,工厂能给欠那么多,也说明有点本事门道的。
不过,他琢磨着最好自己也有加工厂,这样自己捕捞的货,自己就能消化,免得一直靠别人,自己就能有一条龙,听说当前什么产业都好做。
本来他镇上的厂入股,也是为了消化自己的货,只是还不等厂开起来,他就越跑越远。
现在自己在这里背景也不大,也没什么渠道,这边竞争也激烈,也没有专业的人帮衬,倒也不敢下血本折腾。
去年跟这两个月折腾的也够多了,先缓冲一下。
叶耀东翻着日历本,看着今天4月5号的日期,也是巧了,刚好是从清明节开始供货。
上个月上来的时候是农历十七,3月3日,上来到现在也正好过去一个月多点。
照后面不断增加供货的数量,他计划在一个月内垫付完,5月1号劳动节左右。
相当于平均一天垫付个1000块左右,现在一天送个5吨,差不多五六百块钱,后面逐渐增加,也差不多能达到1000块这个数。
这个货越多是越不值钱,尤其是卖给厂里收购,还是在当地这种大港,货物的价格也很卷。
不过至少量大,而且收购也省事。
到时候从五一开始,陈家年那边就能有钱给他钱进了,估计也再有两个月,就能把厂里的款给还了,然后就剩下只欠他的了。
叶耀东在纸上勾勾划划的计算着,感觉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