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杨顾问在主楼和小楼之间碰上头。
虽然没有过多少交流但是前辈表情很友善,杨景行就主动伸手:“罗老师好。”
罗崇接了摇一摇,更和蔼:“最近忙,有日子没来看看了。”
杨景行呵:“瞎忙。”
罗崇还点头更赞许表情:“有个问题想跟你探讨一直没合适的时间,今天巧了,这里耽误你几分钟吧?”
杨景行好笑点头:“您说。”
罗崇稍哈哈就正经:“上周在洛杉矶领略了耶罗米尔先生澎湃的感染力之后我们几个人的感受一开始是同步的,但是越聊就发现分歧产生了……”
看罗崇好像留得住添堵的人,于是刚刚没来得及跟杨景行讲道理的就再朝这边靠,停车场那边等得无聊的也过来看看情况,但他们一走近就马上被罗崇的音乐思考完全吸引,很快形成了十来个人的艺术圈子。
罗崇似乎是为作曲家收集整理了各方面对《第二交响曲》的艺术剖析,总的来说是大同小异,不过他个人的探讨方向就比较冷门:“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作品是对中国意境音乐语言的呈现和翻译,为了便于西方人理解进行了必要的引导和注释,把意境融入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里?”
翻译?杨景行这点水平能翻译意境吗?这得掂量掂量。
同事们就赞叹罗崇不愧才子,真是深刻研究生动形象,可不就是那种感觉吗。罗崇还谦虚,自己只是事后诸葛亮并不具有建设性。
杨景行连忙肯定:“罗老师这么真的启发了我,第二交响曲我没想这么深过,最初立意很肤浅,就是觉得西方音乐讲体面,我们比较含蓄,那能不能让我们的含蓄也体面起来,最后还是不太理想。”
传统文化立刻出来了,演奏家和行政们简直大彻大悟,还帮作曲家忙把理论思路发散丰富起来,其实不光音乐,这种文化差异存在于方方面面,造成差异的种种原因,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
还是这些人有境界有水平,不过也没水平几分钟,那边被追尾的车主罗能丽从主楼出来了,大踏步就朝艺术圈子冲过来,后面吴秋宁年纪大了都跟不上。
这罗能丽说是靠关系进的民族乐团,但应该也不是啥了不得,不然不至于在团办公室一坐四五年没动过。当然也跟能力水平为人有关,何沛媛对罗能丽的评价就很一般,真是认为某些方面较差。标杆相信大部分同事跟她的看法一样,只不过单位里嘛,犯不着看谁不顺眼。当然了,如果这号人物自己都没个好脸色,同事也不会去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