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过他这次吧!”
杜固没有理会池乐山,转过头问身后的书吏道:“你说说这池家兄弟一共欠了多少赋税?”那文书翻开一份书册翻到其中一页念道:“禀告大人,池家兄弟历年来欠下的正赋共有毛粮一千七百余石,银四百五十两;此外还有辽饷,这个寨子一共就缴了天启年的,还是按照两百亩交的。“
“两百亩?“杜固转过身,对池乐山问道:”这么大的寨子才只有两百亩地?那你们都靠什么过活的?“
池乐山没有回答,过了半响功夫方才低声道:“大人若是要钱粮尽管开口,小人自当破家报效。“
杜固刚想答应,突然想起临别前刘成的叮嘱:“我这次为啥挑了池家兄弟?不是为了别的,就是因为这两人名声够臭,不会有什么同年座师庇护。所以你尽管下手,让那些观望的家伙看看不交钱粮会是什么下场。不要管能从他们身上弄出多少油水来,只要让池家下场越惨越好!“话到了嘴边又咽回去了,咳嗽了两声,笑道:”瞧秀才公说的,咱们倒像是冲着贵寨的钱粮来的似的,要知道咱们可是朝廷的官军,前些日子的劝捐也不过是全凭自愿罢了。今日来贵寨只是为了两件事:一件是那三十多条人命还有被劫走的钱粮;第二件便是贵府拖欠的正赋和辽饷,那些可是皇粮国税,非交不可的!“
池乐山看着杜固笨拙的打着官腔,心底却是越来越凉,以这些年来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经验,他早已看出杜固现在说的都不过是些掩饰自己真实目的的废话,这伙官军的真实目的既不是为了破案,也不是为了所谓的被拖欠的正赋和辽饷。按照明末地方的政治权力划分,像衙役被杀、拖欠赋税这些都是属于地方行政事务,像杜固这样过路官军即没有责任也没有权力插手其中。唯一可以勉强与杜固扯上关系的便是若被劫走的钱粮是支给他的,所以才过来追查,可方才杜固又拒绝了池乐山主动拿出的钱粮,显然其兴趣不是在钱粮上面,如果将先前发生的一切联系起来,那其真实目的实在是让人不寒而栗。
想到这里,池乐山已经在心里打定了主意,他喝住了正破口大骂的兄长,对杜固道:“大人,钱粮被劫、衙役被杀的事情与我等实在是没有关系,这些日子外边到处都是土贼,我们寨子都是闭门自守,如何知道隔着一个山梁发生的事情?至于拖欠正赋与辽饷是我们的错,还请大人报个数字出来,我们兄弟两个便是破家也会缴清了。”
“缴清了?”杜固从书吏手中接过书册,随手翻了翻笑道:“这可不是个小数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