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改造成了一座见证cern历史的博物馆,供前来的游客参观。一般人是需要买票的,但对于宁为这样的大客户,显然可以越过这些繁琐的步骤直接被艾德温·乔治带进了大楼。
用这位主管的话说,之前联系好负责这次试验的学者跟工作人员还有一个会议,他们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了解cern的历史。
宁为依然是客随主便的态度。
毕竟这次收集各项数据需要的时间很长,到也不在乎这么点时间。而且不管宁为对cern的观感如何,这家科研机构的确是值得尊重的。
许多人知道这里是因为世界上最大的强子对撞机,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互联网同样诞生在这里,那还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
1983年cern数据处理部建立了数据通讯组,并给这个小组提出了一个任务,授权统一整个cern的网络事务,建立起一個覆盖整个cern基础网络设施的框架。
经过五年时间漫长的摸索,数据通讯组最终决定利用tcp/ip协议开始组网,并与次年cern首次开通其与外部网络的连接。也正是这一年世界上第一个网站,第一个浏览器,第一台互联网服务器都在这里诞生,大大加快了科学家们交流的效率。
当然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们大概也没想到这个本意是为了方便大家进行学术交流的技术直接引领了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几乎现在所有在世界能排得上号的科技企业, 都能跟互联网技术沾上边。
为了表现出对这块科研圣地的认可, 宁为还专门拉着艾德温·乔治跟柳唯,一起在楼内互联网诞生地纪念牌匾前合了一张影。
除了站在最右边的柳唯依然是面无表情外,宁为跟艾德温·乔治笑得都很开心,这大概能说明这次合作对于双方来说的确属于双赢。
参观完1号楼花了大概四十多分钟。艾德温·乔治也终于不在耽误时间,把宁为带到了正在工作中的二号楼。宁为也终于见到了之前在国内联系好的团队——包括国内燕北大学高能物理组在内多所高校在cern内的工作组成员。
作为cern的合作国之一,cern总部内也有许多华夏的高能物理学家在这里工作,培养硕博生。
这次宁为进行的试验项目,也大都由这些华夏学者配合完成。
比如燕北大学的罗强教授,他带领的团队只要在cern做关于矢量玻色子熔合或散射过程的研究工作,并希望以此为突破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