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得出的结论。毕竟他简单的一句,“由此可知……”天知道中间其实省略了多少步骤。
尤其是报告会满打满算只有六十分钟,细致的去讲一个难度最高的地方时间都不够,最多只能大略的将几个最难的部分证明思路做一下说明。
所以即便做了一个月的准备,但其实大概也许还是听不懂的,跟上次的区别大概就是,脑子里能不停浮现出“虽然还不太明白但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大概应该可以这样理解吧?”、“也许这样也是行得通的?”、“真的可以这样转化吗?为什么感觉有点怪?”。
如果一定要形容的话,大概就是从一个完全无法思考的傻逼终于进化到了可以进行有限思考的傻逼。这就又引申出一个问题,浪费了一个多月的假期,把时间花在一篇论文上,只为了完成如此低级的进化是否划算。
于是所有的思考,大概最后都会转化为同一句话:“这狗日的数学!”
但这次大家都还得做出若有所思的样子,时不时的还会做一下笔记。毕竟是提前一个月准备了,如果还表现得跟上一次一样,像是啥都没听懂,拿着手机乱拍,就会暴露了自己其实不太聪明的事实,这是所有在交流群里的年轻俊杰们都无法忍受的。
于是很快的,当宁为的报告结束,到了提问环节的时候,群里突然就热闹起来,而且画风开始变得有些诡异。
“我感觉这次报告会收获很大,之前看论文的时候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突然便豁然开朗了。果然听原作者讲述论文的思路很重要。”
“嗯,我也有类似的感觉,比如之前那个不太的空间转换原理,其实把这些无理数组想象成不同的数字地图堆叠在一起,然后按需调用,就能理解了。”
“深刻体会到了老板的良苦用心,这一个月的时间果然没白费,我终于能听懂这场报告会了,已经激动到泪流满面。”
“惊叹!我感觉自己都快要原谅这个本科生了,他刚才的演讲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感觉已经找到了博士论文的方向。”
“是的,我刚想说我的体会呢!没想到大家的感觉都差不多啊,这个方向的确大有可为!想想吧,能把一段毫无冗余的数据递归十次,压缩千倍,我就忍不住震颤!如果我未来我通过这些理论做出了成果,会不会被称为超级压缩之父?”
直到某位过分耿直的家伙出现了。
“拜托你们一个个的都别装了行不行?他刚刚说了些什么你们真懂了吗?还做出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