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五日。
距离苏良因呈递《论枢密院与三衙之失疏》被勒停已有二十三日,但他依旧没有呈递认错奏疏。
除了王安石的一番反向操作外。
文彦博、范仲淹、王尧臣、梁适都来劝过苏良,甚至张茂则还奉官家旨意来暗示苏良,但苏良依旧不为所动。
继续撰写着关于武官士卒问题的奏疏。
一日两奏,准时准点。
仅仅弹劾枢密使夏竦的奏疏,便有十余篇。
苏良明白,或许很多人都觉得他傻气,执拗,沽名钓誉。
但若因他的这番行为,可将几十年后的“靖康之耻”扼杀于摇篮之中,他便认为值得。
令苏良感到惊喜的是——
台谏官们见劝说苏良不成,也将公务重心放在了枢密院和三衙上。
台谏官们擅于调查。
他们一关注,发现问题越来越多,并且很多不良风气都出在枢密院的文官身上。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副都指挥使曹琮也是一改往昔慵懒的状态。
多次上奏,主动揭发枢密院的管理和三衙的执行问题。
这段时间。
枢密院的官员们,说话不敢大声,走路都不敢走在人多的地方。
一个个都恨透了苏良。
恨苏良让全朝官员的目光都聚焦到他们身上。
本来,枢密院的差遣皆为有油水的闲差。
现在经过苏良这番折腾,再想贪油水,难如登天。
夏竦、富弼、曾公亮三人奉官家圣谕,调查枢密院官员得失。
一时间也抓出来十余名以身试法者。
很多官员,都算得上是夏竦一派。
但在富弼和曾公亮的一身正气下,夏竦不得不严惩这些人。
官员们依然坚持着“崇文抑武”的祖训,口里也念叨着:武功永远难与文治并重!
但枢密院和三衙存在的多种顽疾,却在慢慢减少。
将士们的纪律性提高了许多。
至于战斗力,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苏良相信,富弼和曾公亮一定会让枢密院和三衙变得更好。
……
又一日,午后。
天气渐渐炎热。
苏良正在家中与一对儿女玩耍,刘长耳突然来拜访。
当即,苏良将刘长耳请到了后厅茶室。
刘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